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
[Abstract]:Taking the enterprise absorptive abilit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the co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bsorption ability in the cooperation situation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intermediate process that the absorption ability affects the co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the process mechanism that absorptive capacit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en the empirical data are collected through a large-scale questionnaire survey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an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and the adjustment variable tes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tential absorptive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on through formal cooperation intermediary, and the actual absorptive capacity of enterprises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cooper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exchange intermediary. The actual absorptive capacity of the enterprise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 the viscous knowledge transfer intermediary.
【作者单位】: 澳门科技大学行政与管理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南粤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3038;70903022)
【分类号】:G647;F27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昌松,鲁若愚,阎虹,熊先德;大学——企业合作创新选择因素分析[J];软科学;2002年01期
2 余雅风,郑晓齐;合作创新中企业知识学习行为的制度化研究[J];科研管理;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从九,刘石兰;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变革研究[J];财贸研究;2003年05期
2 余雅风;U/I协同学习-创新系统的要素及其函数关系模型[J];系统工程;2003年02期
3 周霞,白瑞林;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其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刘卫民,陈继祥;企业间R&D合作与技术创新效率[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易法敏;核心能力导向的企业知识转移与创新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3 杨隽萍;科技型大学衍生公司价值形成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佟岩;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蔡德军;虚拟研发组织的构建与管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2 袁亚明;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及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3 朱铭;基于相对闲置资源的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绩效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国锋;论合作技术创新的基础和障碍[D];东南大学;2005年
5 杜明洁;金融企业间服务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张蓓;中国柴油车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模式探索[D];西北大学;2007年
7 李海波;产业集群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构建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嵇忆虹,倪锋,王宏,赵孝芬;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与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张宗庆;A—U模型与技术创新过程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罗炜,唐元虎;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2年01期
4 鲁若愚,张红琪;基于快变市场的新兴技术产品更新策略[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5 邹庆云,李林;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市场机制与联合模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石火学;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7 李建明;案例分析方法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8 赵云良;产学研合作的理论背景[J];江苏高教;2000年06期
9 许慧敏 ,朱军;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10 徐晔彪,徐凤菊;浅谈知识创新与“产学研”合作[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及扩散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齐庆祝;企业能力的维度、层次及层次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邬伟娥;知识转移视角的大学学术生产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童亮;基于跨组织合作联结的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知识管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艳;复杂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浩;;基于小世界网络的高校知识转移机理及扩散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1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嘉颖;张倩;;非公共高等教育投入政策的国际比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高校教师 司徒望;大学生就业困境是扩招造成的吗?[N];东方早报;2008年
2 李雪林;注重培养博士生三大能力[N];文汇报;2007年
3 刘军务;广东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推出“人才租赁”[N];大众科技报;2003年
4 贺丰杰 朱丽红 邵文彬 韩会玲 郑敏;惜时勤勉 自律博学[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高校教师 司徒望;纵然“规模世界第一”也应检讨高校扩招[N];东方早报;2008年
6 宿远;宿城大学生村官远教显身手[N];江苏科技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陈继良;三百见习岗位等待学子[N];宝鸡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吴荣斌;科研机构与高校知识创新协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岩;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辉琴;高校科研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钱亮;天津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理论探析[D];天津大学;2012年
4 锁颍馨;高校研发空间溢出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赵露霞;校企联合培养博士后有关问题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明超;动态能力视角下大学生初创企业资源与绩效关系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罗蔚;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宋充;高校知识转移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96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396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