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促进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课程结构性调整策略探索——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1 08:04
【摘要】:本研究以就业能力的基本结构为基础,对高校课程的诸多结构性要素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毕业生对本科各类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佳,且存在专业差异;专业教育课程无法满足毕业生实际工作需求;各类课程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浮于表面;毕业生胜任工作能力与市场所需能力差异巨大。基于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出大学课程结构性调整的策略:增设通识课程;重点建设与更新专业基础课程;调整实践课程与素质课程比例及类别,实践课程需分阶段实施;吸纳行业精英参与课程设置。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structure of employability,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many structural elements of college curriculum on graduates' employability. It i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graduates to all kinds of undergraduate courses is not good, and there are professional difference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ourses can not meet the actual job needs of graduates, and the promotion of various courses to graduates' employability is superficial. Graduates' competence to work differs greatly from that required by the market.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for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setting up general courses, building and renewing the basic courses of major, adjusting the proportion and category of practical courses and quality courses, and implementing the practical courses in stages; Attract the industry elit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10BSH03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省高校课程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2010ZDIXM017)
【分类号】:G6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03期

2 雷腾,虞文华;关于高师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缺陷的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尹宁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课程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10期

4 贾利军;管静娟;;国外就业能力概念的发展历史及评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12期

5 刘小平;邓靖松;;高校毕业生可就业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5期

6 陈晓美;朱小茼;李丽娜;;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葛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洋;闫达远;明道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探究[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陈建忠;;美国大学的学生成长服务及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高嘉勇;李静;蔡超;;美国高校课程设置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阮影芙;;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7期

6 孟聚才;;试论大学生可就业能力概念的内涵及重要意义[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3期

7 阮影芙;;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8期

8 刁文彬;刘文文;;论师范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吴春花;刘培培;;论长三角地区职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成功(教育);2009年01期

10 刘香君;;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付丽;罗钧;孟丽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瓜荔荔;钱建华;;学术交流与高校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徐乐;王淑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探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杰;段玉玺;;以优化课程体系为基础 提高高等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建军;马永昌;;农机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6 钟飞;杨晓俊;张昌汉;;浅析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婷;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技能识别与排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杨学新;二战后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彭跃华;区域科技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柴旭东;基于隐性知识的大学创业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世田;当代中国创新型人才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邢繁辉;当代中国经济结构视域下大学生就业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琳;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成瑶;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俊玲;高教园区模式下的高校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互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晓南;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妍;混合多目标创新能力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升月;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本科课堂师生精神互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蒲颖;初中生社团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京江;我国高科技人才培养与问题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力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10 徐昕;拔尖创新人才本科阶段的培养模式探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绍琪;大学生能力理论调研与实践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王自强;;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俞会新;张志勇;李宁;;亚洲各国对外劳务输出政策的对比研究及启示[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李政;;当代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黄敬宝;;就业能力假说——人力资本理论的一种发展[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10期

6 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7 肖云;杜毅;刘昕;;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J];高教探索;2007年06期

8 郭志文;宋俊虹;;就业能力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M·L·戈德斯密德;展望新世纪高等教育:理论学习与职业生涯的中介[J];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颖;基于高等教育影响的个人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洁屹;;地方高校中大学生就业能力途径的探讨与研究——基于襄樊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8期

2 陈淑婷;边俊杰;;江西省地方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年03期

3 朱静敏;;浅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5期

4 叶晓倩;;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英国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11年02期

5 胡尊利;刘朔;程爱霞;;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6 赵文秀;刘勇;彭忆;;沟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必备能力[J];昆明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朱晓刚;;大学课程理解——从实践出发的理论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5期

8 肖艾平;;论学生社团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0年11期

9 郑长兴;;知识失业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3期

10 孙虹乔;;试论教师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桂平;张利锦;;西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状况及原因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常雪亮;侯志瑾;;大学毕业生学校到工作转换过程中的心理资源与行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沈杰;;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4 李露;赵发旗;;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性调查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叶忠;;当前毕业生就业预期过高的原因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赖德胜;吉利;;大学生择业取向的制度分析[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左鹏;;漂在北京:隐性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调查[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孟蕾;;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解困分析[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钟云华;应若平;余素梅;;大学毕业生求职渠道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罗峥;付俊杰;张腾月;张寓杰;赵晶;;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测量[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侯冰冰;大学毕业生技师学院求新知[N];鞍山日报 ;2006年

2 海录;酸甜苦辣的“漂泊一族”[N];无锡日报;2006年

3 日报记者 张蔚;愿每只“凤凰”都栖金枝[N];柳州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张艳红;让最美青春在基层闪亮[N];河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杨兆敏;金融危机不是损害社会信任的借口[N];工人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娜 通讯员 李潺 实习生 梅岚峤;见习基地,规范创造双赢[N];湖北日报;2009年

7 ;如何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学生[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记者 洪宝光 特约记者 傅林;大学生到市县就业成大趋势[N];海南日报;2009年

9 张静 首席记者 姜健;600多名大学生角逐80余个社区岗位[N];牡丹江日报;2009年

10 见习记者 徐梓 本报记者 谢靓;让“蚁族”也能享受阳光[N];人民政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爽;初次就业中大学毕业生与用人组织匹配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常思亮;大学课程决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艳茹;社会资本视角下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谢冉;哲学人类视野下的大学课程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5 徐高明;社会需求视域中的大学课程变革[D];南京大学;2011年

6 杨雅婕;大学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整合测验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杨凡;员工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成功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董磷茜;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向工作转换机理的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周海涛;走向创新时代的大学课程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晶;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之比较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晓亚;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内涵及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陈玉芳;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均衡机制研究[D];沈阳大学;2009年

4 陈玲珍;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标准期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建锋;基于AHP法的土建类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董国辉;中小企业员工就业能力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邵宏润;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美国大学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佳;北京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王梦;无背景大学毕业生生存发展困境的调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莹;云南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思考与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19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419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