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高校延安精神弘扬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7:11

  本文关键词:高校延安精神弘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奋斗建设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一次又次鼓舞了广大的中国同胞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的强大和富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延安精神的正式形成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阶段。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的功能作用,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理论资源。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单薄,生活上过于注重享受思想懒惰,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高校存在的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中国正处于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受西方思潮的冲击,高校对延安精神弘扬不够重视,部分高校学生对延安精神的弘扬存在知行的脱节。是高校弘扬延安精神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高校弘扬延安精神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资源,有助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有助于高校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高校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弘扬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弘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高校弘扬延安精神要坚持内容导向与内容扩展相结合的原则,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引领与渗透相结合,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主要是把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融入校园基地建设。[2]10学习研究延安精神的思想内涵,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精神实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在延安精神中获得精神支持和鼓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高校 延安精神 弘扬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第1章 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主要内涵和功能作用11-21
  • 1.1 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11-14
  • 1.1.1 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阶段11-12
  • 1.1.2 延安精神的正式形成过程12-13
  • 1.1.3 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阶段13-14
  • 1.2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14-18
  • 1.2.1 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4-15
  • 1.2.2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5-16
  • 1.2.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6-17
  • 1.2.4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7-18
  • 1.3 延安精神的功能作用18-21
  • 1.3.1 为党的建设提供思想武器18
  • 1.3.2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18-19
  • 1.3.3 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历史借鉴19-20
  • 1.3.4 为先进文化建设提供理论资源20-21
  • 第2章 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原因和意义21-29
  • 2.1 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21-23
  • 2.1.1 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21-22
  • 2.1.2 生活上过于注重享受思想懒惰22
  • 2.1.3 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22-23
  • 2.2 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原因23-25
  • 2.2.1 社会转型时期西方思潮的冲击23-24
  • 2.2.2 个别高校对延安精神的弘扬重视不够24
  • 2.2.3 部分大学生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存在知行方面的脱节24-25
  • 2.3 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意义25-29
  • 2.3.1 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资源26-27
  • 2.3.2 有助于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27
  • 2.3.3 有助于促进高校红色文化的历史传承27-29
  • 第3章 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内容、原则和路径29-39
  • 3.1 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内容29-31
  • 3.1.1 弘扬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29
  • 3.1.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9-30
  • 3.1.3 弘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30-31
  • 3.1.4 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31
  • 3.2 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原则31-34
  • 3.2.1 坚持内容导向与内容扩展相结合31-32
  • 3.2.2 坚持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32-33
  • 3.2.3 坚持引领和渗透相结合33-34
  • 3.2.4 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34
  • 3.3 高校弘扬延安精神的路径34-39
  • 3.3.1 把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35
  • 3.3.2 把延安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35-36
  • 3.3.3 把延安精神融入社会实践36-37
  • 3.3.4 把延安精神融入校园基地教育建设37-39
  •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致谢44-4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琳;;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赵金元;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渊源及发展[J];大理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3 余嘉强;吴结;;浅谈在大学生中开展延安精神教育[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白亮;;多元文化教育本土化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1期

5 李继兵;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袁良昱;;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及其在中国的新发展[J];传承;2009年06期

7 董镒;陈旭;;关于延安精神进校园的思考与实践[J];大理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8 曾祥永;论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J];湖南社会科学;1993年S1期

9 张密严;;弘扬延安精神为党的建设传播正能量[J];经营管理者;2013年26期

10 鄢全俊;;对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学s,

本文编号:261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1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6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