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问题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03:21
【摘要】: 人际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依恋是个体最早的人际关系体验。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大学生成人依恋和人际问题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目的是以依恋理论为依据,探讨大学生人际问题的本质,深化人们对大学生人际问题及其依恋风格的认识。 本研究首先翻译了Horowitz等人编制的ⅡP-32量表,并以我国大学生被试为样本对其因子结构进行了验证。再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复旦大学本科学生中抽取242名大学生被试,以人际问题量表(ⅡP-32),亲密关系问卷(ECR),关系问卷(RQ)作为测量工具,调查了大学生的成人依恋、人际问题现状,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大学生的依恋风格类型按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安全型(41.30%)、专注型(24.40%)、忽视型(19.00%)、恐惧型(15.30%)。 (2)大学生成人依恋回避维度在生源地和恋爱经历变量上存在差异,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倾向于回避亲密关系;无恋爱经历的学生更倾向于回避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3)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的主效应显著。 (4)内部工作模式不同的依恋群体在人际问题方面有不同的表现。其中安全依恋型人际问题不突出;专注型表现为过于友好和顺从,且在人际交往中会主动的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忽视型缺乏情感联结,典型的表现是冷漠;恐惧型所报告的人际问题最为消极,表现为冷漠、顺从和过度接纳。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5.5
【图文】:
在本研究的大学生样本中,安全型依恋最多,占41.30%;其次是专注型依恋的人,占24.40%;然后是忽视型依恋,占19.00%,最少的是恐惧型依恋,占15.30%。结果见图3。图3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比例(2)大学生成人依恋两个维度上的人口学描述统计大学生成人依恋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在各个人口学变量上的表现见表6和表7。(3)影响大学生依恋状态的基本因素以大学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为因变量,以大学生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和恋爱经历为自变量,进行2X2X4X2的二元四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在依恋焦虑上的主效应不显著;部分因素在依恋回避上的主效应显著。对依恋回避维度的检验结果是,性别(F(1, 213)=.083, P>.05))、专业(F(l,213)=.03
(M=3.18)的大学生,而大城市的大学生和小县城的大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无恋爱经历的个体回避分数 (M=3.40)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的个体(M=2.75)。依恋回避的生源地差异和恋爱经历差异具体可见图4和图5。表6各人口学变量上的依恋维度得分统计(一)(N=242)总分男生女生文科理工科恋爱过无恋爱回避维度平均数标准差焦虑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3.083.083.083.12.92 3.002.753.40 03.95 3.90 3.813.93 .971.03 3.913.88 .961.09 3.88 3.91.98表7各人口学变量上的依恋维度得分统计(二)(N=242)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城市县城农村回避维度平均数标准差焦虑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3.13.95 3.13.99 2.95.92 3.09 1.13 2.96.96 3.18.91 3.66 3.96 3.86.96 3.98 1.18 3.46 1.08 3.90 1.02 3.84 1.04 3.90 1.01(4)大学生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差异对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做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大学生的依恋焦虑(M=3.90)要高于依恋回避 (M=3.07),差异极其显著(P<.01)。其中,大三学生的依恋焦虑值最高 (M==3.98),其次是大一学生 (M=3.96),女生的依恋焦虑值也高于均值 (M=3.93);农村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值最高 (M=3.66)其次是没谈过恋爱的大学生 (M=3.40),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值最低(M=2.75)。
(M=3.18)的大学生,而大城市的大学生和小县城的大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无恋爱经历的个体回避分数 (M=3.40)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的个体(M=2.75)。依恋回避的生源地差异和恋爱经历差异具体可见图4和图5。表6各人口学变量上的依恋维度得分统计(一)(N=242)总分男生女生文科理工科恋爱过无恋爱回避维度平均数标准差焦虑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3.083.083.083.12.92 3.002.753.40 03.95 3.90 3.813.93 .971.03 3.913.88 .961.09 3.88 3.91.98表7各人口学变量上的依恋维度得分统计(二)(N=242)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城市县城农村回避维度平均数标准差焦虑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3.13.95 3.13.99 2.95.92 3.09 1.13 2.96.96 3.18.91 3.66 3.96 3.86.96 3.98 1.18 3.46 1.08 3.90 1.02 3.84 1.04 3.90 1.01(4)大学生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差异对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做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大学生的依恋焦虑(M=3.90)要高于依恋回避 (M=3.07),差异极其显著(P<.01)。其中,大三学生的依恋焦虑值最高 (M==3.98),其次是大一学生 (M=3.96),女生的依恋焦虑值也高于均值 (M=3.93);农村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值最高 (M=3.66)其次是没谈过恋爱的大学生 (M=3.40),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值最低(M=2.75)。
本文编号:2774932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5.5
【图文】:
在本研究的大学生样本中,安全型依恋最多,占41.30%;其次是专注型依恋的人,占24.40%;然后是忽视型依恋,占19.00%,最少的是恐惧型依恋,占15.30%。结果见图3。图3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比例(2)大学生成人依恋两个维度上的人口学描述统计大学生成人依恋回避维度和焦虑维度在各个人口学变量上的表现见表6和表7。(3)影响大学生依恋状态的基本因素以大学生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为因变量,以大学生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和恋爱经历为自变量,进行2X2X4X2的二元四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在依恋焦虑上的主效应不显著;部分因素在依恋回避上的主效应显著。对依恋回避维度的检验结果是,性别(F(1, 213)=.083, P>.05))、专业(F(l,213)=.03
(M=3.18)的大学生,而大城市的大学生和小县城的大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无恋爱经历的个体回避分数 (M=3.40)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的个体(M=2.75)。依恋回避的生源地差异和恋爱经历差异具体可见图4和图5。表6各人口学变量上的依恋维度得分统计(一)(N=242)总分男生女生文科理工科恋爱过无恋爱回避维度平均数标准差焦虑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3.083.083.083.12.92 3.002.753.40 03.95 3.90 3.813.93 .971.03 3.913.88 .961.09 3.88 3.91.98表7各人口学变量上的依恋维度得分统计(二)(N=242)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城市县城农村回避维度平均数标准差焦虑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3.13.95 3.13.99 2.95.92 3.09 1.13 2.96.96 3.18.91 3.66 3.96 3.86.96 3.98 1.18 3.46 1.08 3.90 1.02 3.84 1.04 3.90 1.01(4)大学生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差异对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做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大学生的依恋焦虑(M=3.90)要高于依恋回避 (M=3.07),差异极其显著(P<.01)。其中,大三学生的依恋焦虑值最高 (M==3.98),其次是大一学生 (M=3.96),女生的依恋焦虑值也高于均值 (M=3.93);农村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值最高 (M=3.66)其次是没谈过恋爱的大学生 (M=3.40),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值最低(M=2.75)。
(M=3.18)的大学生,而大城市的大学生和小县城的大学生之间差异不显著;无恋爱经历的个体回避分数 (M=3.40)显著高于有恋爱经历的个体(M=2.75)。依恋回避的生源地差异和恋爱经历差异具体可见图4和图5。表6各人口学变量上的依恋维度得分统计(一)(N=242)总分男生女生文科理工科恋爱过无恋爱回避维度平均数标准差焦虑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3.083.083.083.12.92 3.002.753.40 03.95 3.90 3.813.93 .971.03 3.913.88 .961.09 3.88 3.91.98表7各人口学变量上的依恋维度得分统计(二)(N=242)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城市县城农村回避维度平均数标准差焦虑维度平均数标准差 3.13.95 3.13.99 2.95.92 3.09 1.13 2.96.96 3.18.91 3.66 3.96 3.86.96 3.98 1.18 3.46 1.08 3.90 1.02 3.84 1.04 3.90 1.01(4)大学生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的差异对大学生的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做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大学生的依恋焦虑(M=3.90)要高于依恋回避 (M=3.07),差异极其显著(P<.01)。其中,大三学生的依恋焦虑值最高 (M==3.98),其次是大一学生 (M=3.96),女生的依恋焦虑值也高于均值 (M=3.93);农村大学生的依恋回避值最高 (M=3.66)其次是没谈过恋爱的大学生 (M=3.40),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依恋回避值最低(M=2.7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佳颖;;依恋理论述评及展望[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巢东蕊;大学生学校适应与成人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2 赵丹;研究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应对方式、人际交往的关系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倪岩娟;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关系研究和个案干预[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4 范寅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内隐测量与外显测量[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文珍;隔代教养大学生的生活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蔡蕊莉;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其与社交焦虑、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74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774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