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校化”思想对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6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国内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重点、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2 理论视野:伊凡·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述评
2.1 “非学校化”思想的形成背景
2.2 “非学校化”思想的核心观点
2.3 “非学校化”思想的评价
3 问题分析: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剖析
3.1 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3.2 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深层分析
4 出路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转变与制度完善
4.1 理念转变: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愿景的当代建构
4.2 制度完善: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愿景的实现路径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丽佳;;试论教育的异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徐梁伯;爱国主义新论[J];长白学刊;1998年04期
3 夏艳;关于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几点思考[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赵红亚;;伊里奇终身教育思想探微[J];成人教育;2007年11期
5 朱桂莲;;关于全球视阈中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6 丁祥艳;林春逸;;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时代意义和路径[J];发展;2006年11期
7 丁翠玲;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石鸥;教学未必都神圣——试论教学病理学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9 石鸥,刘丽群;“荒诞”背后的理性──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罗飞来;许永平;;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J];江汉论坛;1995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余朝元;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新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及其当代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汤晓玲;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5 刘艳玲;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彦;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7 林奇清;试论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晓青;伊里奇学习网络理论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刚;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10 周荣芳;伊里奇非学校化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4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4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