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6:0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观的兴起,非正式学习已逐渐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高校拥有优秀、丰富的软硬件技术和资源,大学生所具备的心理、学习技能和信息素养使得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成为可能。总结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对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终身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为指导,在大量阅读文献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参与动机及知识管理等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状况,针对其中的问题给出了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对策,并尝试提出非正式学习的模式,为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导。文章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前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思路。 第二部分:介绍了社会性软件和非正式学习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意义。 第三部分:现状调研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方案的设计,然后对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从四个层面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最后对样本按性别、年级、专业和学校类型进行分组分析,得出大学生应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主要针对大学生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社会性软件环境下促进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对策,并给出了两种非正式学习的模式,即“Mblog+Wiki”非正式学习模式和QQ群“榜样引导”促进模式,以期对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有所指导。 第五部分:本论文的结束部分。主要对本论文最后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的局限和后续研究要做的工作。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64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正式学习研究现状
        1.2.2 社会性软件发展应用情况
    1.3 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3.1 研究的理论价值
        1.3.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社会性软件的概念及特点
        2.1.2 非正式学习的定义及形式
    2.2 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终身学习理论
    2.3 社会性软件环境下大学生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意义
第三章 大学生应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现状调研
    3.1 研究方案设计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研究结果的数据呈现及相关说明
    3.3 调查结果小结
第四章 社会性软件环境下促进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对策
    4.1 促进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对策
        4.1.1 提高大学生的非正式学习能力
        4.1.2 激发非正式学习参与动机
        4.1.3 提升非正式学习的满意和忠诚度
        4.1.4 完善知识管理活动
    4.2 基于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实用模式
        4.2.1 “Mblog+Wiki”非正式学习模式
        4.2.2 QQ 群“榜样引导”促进模式
第五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的局限
    5.3 社会性软件环境下非正式学习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志成;;正视社会性的疲惫症[J];工友;2011年08期

2 王妍莉;杨改学;王娟;杨瑞姣;;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非正式学习国内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3 汪莉园;;基于非正式学习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4 黄鑫;;社会性软件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5 ;日本的“进路指导”与“社会性指导”[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4期

6 顾玉荣;杨成;;教师非正式学习的探究及实施策略:Web2.0的视角[J];中小学电教;2011年Z2期

7 赵健;;创建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态:美国非正式学习领域的发展情况与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1年07期

8 王远远;;基于Second Life网络游戏的非正式学习的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高慧敏;杨述;;成人非正式学习、非正规学习认证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5期

10 郑棋瑞;;如何看待政治教学中学生认识的社会性偏差[J];吉林教育;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蕾;成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阮静;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徐霞;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测量及其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谭晶华;川端康成文学的艺术性·社会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李峰;乡村教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D];上海大学;2004年

6 赵宝春;中国消费者伦理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何汉明;基于角色的多智能体社会模型研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余冰;西街社会[D];中山大学;2008年

9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10 李宏昀;超越事实世界[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晓宇;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加额;大型社会性公众活动应急预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丽;我国城镇居民护理保险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4 熊秋娥;在线学习中异步社会性交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5 苏萍;SARS式社会性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季岚;现代景观设计价值取向研究的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哲姝;论顾太清诗歌[D];湖南大学;2007年

8 王艳娟;教育只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吗[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呙晶晶;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冰;周作人早期儿童观、儿童文学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6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46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e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