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9:08
伴随着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人类步入了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成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举措,对于这一举措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可持续的创造力——不断培养和涌现的人才,研究型大学的力量正在于此,有一支结构完善、精于教学与科研的教师队伍。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我国在建的一所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合理配置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迈进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并重视其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性,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加速其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前进的步伐,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持久的动力。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对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的涵义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知名研究型大学的教师队伍结构现状进行了比较;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对我国建设中的研究型大学的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了具体研究,并进一步探索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队伍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645.1
【部分图文】:
的 00000050503心J,︸口‘112001图1.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1一2008年关于研究型大学的中文文献分布情况图1.1显示,自2002年起,研究型大学越来越引起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归纳分析现存的对研究型大学内涵的界定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介绍国外尤其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状况,结合我国高校的情况来介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如董秀华、林荣日和张振刚等人借鉴美国卡内基分类法,以博士学位点数与硕士学位点数,以及科研经费状况为指标,简单给出了研究型大学的界定依据。
从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首先提出“大学教学应与科研相结合”这一理念的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洪堡。哪】我们可以用“两个中心”和“三个功能”来概括和定位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职能,下面分别予以阐述。见图2.1研究型大学职能示意图。
3%,、︺叭‘J工,,‘l图4.1是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2006年和2009年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比例比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年龄比例与数量比例成反比,随着年龄的递增,教师数量呈现递减状态,老中青按年龄比例呈现正三角形状,相关研究表明理想的分布结构应该是35岁及其以下的教师约占25%,36一45岁的教师约占50%,46岁以上的教师约占25%,老中青整体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形。比较可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2003年年 IIIIIIIII口2006年年 DDDDDDDDD2009年年一一卜卜 卜卜 lll图4.1哈尔滨工程大学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比例比较图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4866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645.1
【部分图文】:
的 00000050503心J,︸口‘112001图1.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1一2008年关于研究型大学的中文文献分布情况图1.1显示,自2002年起,研究型大学越来越引起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归纳分析现存的对研究型大学内涵的界定分类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介绍国外尤其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状况,结合我国高校的情况来介绍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内涵,如董秀华、林荣日和张振刚等人借鉴美国卡内基分类法,以博士学位点数与硕士学位点数,以及科研经费状况为指标,简单给出了研究型大学的界定依据。
从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来看,首先提出“大学教学应与科研相结合”这一理念的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学家洪堡。哪】我们可以用“两个中心”和“三个功能”来概括和定位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职能,下面分别予以阐述。见图2.1研究型大学职能示意图。
3%,、︺叭‘J工,,‘l图4.1是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2006年和2009年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比例比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年龄比例与数量比例成反比,随着年龄的递增,教师数量呈现递减状态,老中青按年龄比例呈现正三角形状,相关研究表明理想的分布结构应该是35岁及其以下的教师约占25%,36一45岁的教师约占50%,46岁以上的教师约占25%,老中青整体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梭形。比较可知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2003年年 IIIIIIIII口2006年年 DDDDDDDDD2009年年一一卜卜 卜卜 lll图4.1哈尔滨工程大学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比例比较图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炳刚;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科团队管理与支持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4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854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