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面向区域新经济的地方高校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04:40
  "新工科"建设为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传统矿业类专业改造升级提供了发展机遇。论文深刻分析了地方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出了开展基于人才培养方案、多模态教学、新工科教材、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保障制度等"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面向区域新经济的绿色化与智能化、工程性与创新性相融合的有色金属矿业类创新人才,为国家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 2020年S1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面向区域新经济的地方高校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矿业,课程,人才,体系


1)制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突出“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新要求,与企业共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制定适应区域新经济发展的培养方案。以“大工程观”为指导,考虑现代工程师所必需的经济与社会、国际交流、法律、管理、安全环保等全方位知识,并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校企合作构建适应区域新经济的矿业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包括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四个模块;其中“专业教育模块”除了包含传统专业课程外,还深度融合绿色、智能、国际化理念,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矿业+”课程群,培养绿色智能采选人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合作打造具有矿业特色的线上、线下“金课”,实现资源共享;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机制,统筹构建课程实验、工程训练、课程设计、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等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2)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及矿业特色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理论、实践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矿业特色的家国情怀,树立绿色采选观;及时淘汰落后陈旧的课程内容,补充采选行业最新研究成果,拓展课程广度,提高课程难度;开展基于矿业工程实际生产的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复杂矿业工程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工程伦理意识、职业道德规范,以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科技人才;基于校企双导师制,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理论及实践教学中,实施专创深度融合的“双创”教育,有效解决“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严重分离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工科,教材建设


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工科教材建设共同体,突出立德树人、学生为中心、绿色工程教育和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按照工程案例引导、任务驱动,节点化、知识点关联化,工程综合应用练习和富媒体、立体化的编写模式,建设融合有色金属采选新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典型案例的“互联网+”矿业类新工科教材,为学生提供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资源包,推动矿业类创新人才培养(图4)。图4 新工科教材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工科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思考:以武汉理工大学为例[J]. 钱玉鹏,罗立群,梅光军,张凌燕,高惠民.  中国矿业. 2019(11)
[2]云南省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增效升级现状及绿色发展对策[J]. 蒋绍平,黄根,李星,吴鹏.  矿产勘查. 2019(03)
[3]基于新工科的采矿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 盛建龙,叶义成,刘晓云,杨彦,刘洋.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5)
[4]关注矿产资源 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J]. 樊相如.  有色金属工业. 2002(02)



本文编号:2929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29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