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02:48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如何认识和体现“人”在教育中的地位是主体性教育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学生主体性德育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它强调在承认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和选择,在德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在以往的研究中,教育学界力图以经典的自然科学方法为效仿的榜样,采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模式来框定德育。于是在传统德育领域,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成为道德灌输的美德袋。现代德育又矫枉过正,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德育中保持价值中立,忽视了教师的价值引导作用,这必然会带来学生价值观的混乱。不论是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还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保持中立,都是一种单一主体德育。学生主体性德育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它是一种双主体德育。本文在论述主体性德育、学生主体性德育的概念以及实施学生主体性德育必然性的基础上,从教育人类学、教育伦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切入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构建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国高校德育现状,创造性地开展研究,不...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0.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
0.3.1 国内主体性德育研究的理论及评述
0.3.2 国外主体性德育研究的理论及评述
0.4 研究方法
第1章 学生主体性关怀:高校德育的时代课题
1.1 德育与学生主体性德育
1.1.1 德育的涵义
1.1.2 主体性德育的内涵
1.1.3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定位
1.1.4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特征
1.2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必然性
1.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2.2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
1.2.3 应对网络挑战的需要
1.2.4 受教育者自身全面发展的诉求
1.3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理论依据
1.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3.2 教育人类学理论依据
1.3.3 教育伦理学理论依据
1.3.4 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学生主体性缺失:高校德育的现实困境
2.1 对高校德育的基本评价
2.2 高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德育工作不及时主动
2.2.2 德育重管理轻教育
2.2.3 师生双方关系不和谐
2.2.4 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2.3 高校德育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2.3.1 高校德育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观念因素
2.3.2 高校德育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制度因素
2.3.3 高校德育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个体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生主体性构建:高校德育的现实出路
3.1 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基本原则
3.1.1 生活性原则
3.1.2 民主性原则
3.1.3 创造性原则
3.1.4 实践性原则
3.1.5 层次性原则
3.2 构建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
3.2.1 树立现代德育观念
3.2.2 更新德育内容
3.2.3 革新德育方法
3.2.4 改革德育评价体系
3.3 高校实施学生主体性德育的保障
3.3.1 高校主体性是必要前提
3.3.2 教师主体性是必要条件
3.3.3 制度的建设是根本保障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十年来我国主体性德育研究综述[J]. 孙莹,王晓佼. 当代教育论坛. 2006(21)
[2]基于教育人类学视界的学生主体性探讨[J]. 张翼.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3]从高校管理体制看科层制[J]. 王泉超.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5)
[4]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 邵燕楠.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5]以德治国与学校德育[J]. 陈建民. 学术交流. 2002(02)
[6]无法消解的主体性[J]. 郭湛.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7]观照德育创新的主体发展维度[J]. 王荣发. 思想·理论·教育. 2001(10)
[8]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0(07)
[9]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 裴娣娜. 学科教育. 2000(01)
[10]个人主体教育的反思与类主体教育的建构[J]. 冯建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6)
本文编号:2948803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选题背景
0.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0.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
0.3.1 国内主体性德育研究的理论及评述
0.3.2 国外主体性德育研究的理论及评述
0.4 研究方法
第1章 学生主体性关怀:高校德育的时代课题
1.1 德育与学生主体性德育
1.1.1 德育的涵义
1.1.2 主体性德育的内涵
1.1.3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定位
1.1.4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特征
1.2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必然性
1.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2.2 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
1.2.3 应对网络挑战的需要
1.2.4 受教育者自身全面发展的诉求
1.3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理论依据
1.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3.2 教育人类学理论依据
1.3.3 教育伦理学理论依据
1.3.4 教育心理学理论依据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学生主体性缺失:高校德育的现实困境
2.1 对高校德育的基本评价
2.2 高校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德育工作不及时主动
2.2.2 德育重管理轻教育
2.2.3 师生双方关系不和谐
2.2.4 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2.3 高校德育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2.3.1 高校德育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观念因素
2.3.2 高校德育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制度因素
2.3.3 高校德育学生主体性缺失的个体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学生主体性构建:高校德育的现实出路
3.1 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基本原则
3.1.1 生活性原则
3.1.2 民主性原则
3.1.3 创造性原则
3.1.4 实践性原则
3.1.5 层次性原则
3.2 构建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
3.2.1 树立现代德育观念
3.2.2 更新德育内容
3.2.3 革新德育方法
3.2.4 改革德育评价体系
3.3 高校实施学生主体性德育的保障
3.3.1 高校主体性是必要前提
3.3.2 教师主体性是必要条件
3.3.3 制度的建设是根本保障
3.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十年来我国主体性德育研究综述[J]. 孙莹,王晓佼. 当代教育论坛. 2006(21)
[2]基于教育人类学视界的学生主体性探讨[J]. 张翼.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3]从高校管理体制看科层制[J]. 王泉超.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5)
[4]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 邵燕楠.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5]以德治国与学校德育[J]. 陈建民. 学术交流. 2002(02)
[6]无法消解的主体性[J]. 郭湛.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7]观照德育创新的主体发展维度[J]. 王荣发. 思想·理论·教育. 2001(10)
[8]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0(07)
[9]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 裴娣娜. 学科教育. 2000(01)
[10]个人主体教育的反思与类主体教育的建构[J]. 冯建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06)
本文编号:2948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48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