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民族取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15:32
近年来,民族交往以及民族关系日益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本科三年级的部分民族在校生为对象,试图探讨:各民族大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是否存在民族取向?如果存在民族取向,这种取向是否存在族际差别?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民族取向对个人的深层次交往有多大影响?结合日常社会交往的一般经验,本次调查选择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土家族、壮族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结构式访谈法、参与观察法等方法进行调查。综合考虑各民族地域分布特点、语言和文化特点、民族意识等因素,本文把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蒙古族的学生分为一组,把土家族、壮族、回族作为另一组,进行跨民族、跨专业的对比考察,同时又进行组内比较和个体比较。调查结果显示,各民族大学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都存在民族取向,民族取向的产生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和语言使用习惯差异相关联。对不同民族而言,这三个影响因素的强烈程度不尽相同。此外,不同民族大学生社会交往的民族取向存在族际差异和个体差异,而差异的产生既有特殊因素,又有共性因素。民族宗教文化是影响维族、回族、藏族、蒙古族、朝鲜族大学与其他民族群体初级层...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继承和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态度与所学专业的交叉表
图3.2朝鲜族大学生参加本民族活动与所学专业的交叉表如上图所示,朝语系的大学生经常参加本民族的活动;而民族学与社会学专业和音乐院的朝鲜族大学生“有时参加”或“很少参加”本民族的活动。相对而启‘,由于民族文化
图3.3藏族大学生私人聚会邀请谁参加与语言使用习惯的交叉表成长环境、语言使用习惯不同,藏族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特征不同。在“私人聚会邀请谁参加”的问题上,使用“兼语”的藏族大学生和“主要使用母语”的藏族大学生倾向于本民族成员;而从小讲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藏族大学生会首先邀请“所有关系要好的朋友”。藏族大学生个体在语言使用习惯上的差异决定了个人初级交往的范围和被接纳的程度。个体的母语语言能力决定了个体能否被本民族群体所真正接纳,而能否讲汉语意味着能否被主流文化群体所认可。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主要使用母语交流的藏族大学生更倾向于与本民族成员交往互动,而由于语言优势,使用兼语的藏族大学生则表现出交往范围更广、跟其他民族成员关系更深入的特点。个案3一9【藏族,女,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前上学的时候周围都是藏族同学,大家情况相似,生活习惯各方面都差不多,多使用藏语,汉语的语言能力很差。刚来民族大学的时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探析[J]. 陈永湧. 青海社会科学. 2009(01)
[2]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J]. 马平. 回族研究. 2008(01)
[3]高校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维护[J]. 刘向阳.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4]回族“清真文化”论[J]. 杨文笔,李华. 青海民族研究. 2007(01)
[5]社会记忆:民族文学作为族群叙事文本——以瑶族创世古歌《密洛陀》的族群认同功能为例[J]. 郑威.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2)
[6]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心理素养调适[J]. 张秀琴.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6(02)
[7]部分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民族意识现状抽样调研报告[J]. 乌小花,孙懿. 青海民族研究. 2006(02)
[8]族群理论与中国的民族研究[J]. 陈心林. 贵州民族研究. 2005(06)
[9]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J]. 万明钢,王亚鹏. 心理学报. 2004(01)
[10]试论“族群”意识[J]. 马戎. 西北民族研究. 2003(03)
博士论文
[1]地域认同与社会交往[D]. 阿布都哈德(Abduqadir Semet).中央民族大学 2007
[2]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 史慧颖.西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藏、壮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态度与文化适应的关系研究[D]. 张京玲.西南大学 2008
[2]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D]. 裴雅琦.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3]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结构及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 韩辉.西北师范大学 2002
[4]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 王亚鹏.西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91420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维吾尔族大学生对“继承和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态度与所学专业的交叉表
图3.2朝鲜族大学生参加本民族活动与所学专业的交叉表如上图所示,朝语系的大学生经常参加本民族的活动;而民族学与社会学专业和音乐院的朝鲜族大学生“有时参加”或“很少参加”本民族的活动。相对而启‘,由于民族文化
图3.3藏族大学生私人聚会邀请谁参加与语言使用习惯的交叉表成长环境、语言使用习惯不同,藏族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特征不同。在“私人聚会邀请谁参加”的问题上,使用“兼语”的藏族大学生和“主要使用母语”的藏族大学生倾向于本民族成员;而从小讲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藏族大学生会首先邀请“所有关系要好的朋友”。藏族大学生个体在语言使用习惯上的差异决定了个人初级交往的范围和被接纳的程度。个体的母语语言能力决定了个体能否被本民族群体所真正接纳,而能否讲汉语意味着能否被主流文化群体所认可。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主要使用母语交流的藏族大学生更倾向于与本民族成员交往互动,而由于语言优势,使用兼语的藏族大学生则表现出交往范围更广、跟其他民族成员关系更深入的特点。个案3一9【藏族,女,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前上学的时候周围都是藏族同学,大家情况相似,生活习惯各方面都差不多,多使用藏语,汉语的语言能力很差。刚来民族大学的时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海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探析[J]. 陈永湧. 青海社会科学. 2009(01)
[2]中国回族穆斯林的社会网络结构[J]. 马平. 回族研究. 2008(01)
[3]高校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维护[J]. 刘向阳.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4]回族“清真文化”论[J]. 杨文笔,李华. 青海民族研究. 2007(01)
[5]社会记忆:民族文学作为族群叙事文本——以瑶族创世古歌《密洛陀》的族群认同功能为例[J]. 郑威.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2)
[6]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征及心理素养调适[J]. 张秀琴.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6(02)
[7]部分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民族意识现状抽样调研报告[J]. 乌小花,孙懿. 青海民族研究. 2006(02)
[8]族群理论与中国的民族研究[J]. 陈心林. 贵州民族研究. 2005(06)
[9]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J]. 万明钢,王亚鹏. 心理学报. 2004(01)
[10]试论“族群”意识[J]. 马戎. 西北民族研究. 2003(03)
博士论文
[1]地域认同与社会交往[D]. 阿布都哈德(Abduqadir Semet).中央民族大学 2007
[2]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 史慧颖.西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藏、壮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态度与文化适应的关系研究[D]. 张京玲.西南大学 2008
[2]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D]. 裴雅琦.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3]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结构及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 韩辉.西北师范大学 2002
[4]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疏离感[D]. 王亚鹏.西北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2991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9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