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2 19:02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和专业观察,选择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以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历史沿革的回顾为逻辑起点,在深入剖析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并针对性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论文特色及研究方法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论文结构及内容
五、几点说明
第2章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
2.1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计划分配”的分配制度
2.2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2.3 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第3章 安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3.1 不同学历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3.2 不同学科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3.3 不同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3.4 不同性别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4章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
4.1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4.2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适应
4.3 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方式的灵活性不断增加
4.4 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在不断扩大
4.5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4.6 民营、中小企业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4.7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压力逐渐向高层次人才延伸
4.8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流动性日益增强
第5章 强力实施扩大就业的民生工程
5.1 按市场规律进行宏观调控
5.2 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
5.3 加强人才市场预测
5.4 合理配置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
5.5 强化就业监管和就业立法
第6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
6.1 就业市场体系建设
6.2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6.3 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6.4 统筹协调机制建设
6.5 就业培训机制建设
第7章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机制创新
7.1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优化
7.2 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7.3 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转变
7.4 校内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8章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8.1 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
8.2 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8.3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8.4 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2004-2009 年安徽省本科毕业生学科
附录2 2004-2009 年安徽省高职(专科)毕业生
附录3 本科各学科包含专业
附录4 高职(专科)各学科包含专业
附录5 2007 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就业主要途径的探讨[J]. 王雪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2]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历史演进与政府角色转换[J]. 马书臣.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3]关于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 杨凤.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7(01)
[4]高校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 杨燕萍,韩淑芬,肖娟. 科技创业月刊. 2007(02)
[5]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困境与对策[J]. 谭晞,高茂兵.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6)
[6]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之我见[J]. 刘振华.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6)
[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 丁德智. 科技创业月刊. 2006(08)
[8]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J]. 李云兰.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9]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创新[J]. 李新生.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1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隆意.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本文编号:2993747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论文特色及研究方法
三、基本概念界定
四、论文结构及内容
五、几点说明
第2章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沿革
2.1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计划分配”的分配制度
2.2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2.3 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第3章 安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3.1 不同学历层次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3.2 不同学科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3.3 不同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3.4 不同性别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第4章 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
4.1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
4.2 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相适应
4.3 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方式的灵活性不断增加
4.4 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在不断扩大
4.5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4.6 民营、中小企业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4.7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压力逐渐向高层次人才延伸
4.8 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流动性日益增强
第5章 强力实施扩大就业的民生工程
5.1 按市场规律进行宏观调控
5.2 营造积极的政策环境
5.3 加强人才市场预测
5.4 合理配置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
5.5 强化就业监管和就业立法
第6章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
6.1 就业市场体系建设
6.2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
6.3 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6.4 统筹协调机制建设
6.5 就业培训机制建设
第7章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培养机制创新
7.1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优化
7.2 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7.3 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转变
7.4 校内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8章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
8.1 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
8.2 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8.3 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8.4 提高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2004-2009 年安徽省本科毕业生学科
附录2 2004-2009 年安徽省高职(专科)毕业生
附录3 本科各学科包含专业
附录4 高职(专科)各学科包含专业
附录5 2007 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就业主要途径的探讨[J]. 王雪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2]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历史演进与政府角色转换[J]. 马书臣.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3)
[3]关于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 杨凤.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07(01)
[4]高校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 杨燕萍,韩淑芬,肖娟. 科技创业月刊. 2007(02)
[5]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困境与对策[J]. 谭晞,高茂兵.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6)
[6]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之我见[J]. 刘振华.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6)
[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 丁德智. 科技创业月刊. 2006(08)
[8]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J]. 李云兰.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9]论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创新[J]. 李新生.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10]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隆意.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14)
本文编号:2993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99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