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P-SWOT模型在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2-12 14:37
加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可有效降低校内事故风险,改善校园安全环境。针对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ANP-SWOT综合分析模型。该模型运用态势分析法(即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了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并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设计了能够准确反映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网络层次结构,由此确定具有关联性的影响因素权重,进而对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优化方案作出选择。结果表明:安全理论知识学习与安全技能实践脱离、学生缺乏有效的安全心理辅导、日常安全工作管理滞后是影响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最优方案为WO方案。
【文章来源】: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0,27(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
1. 1 大学校园内部环境的优势分析
(1) 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
(2) 校园安全设施不断完善。
(3) 多级安全管理组织联系紧密。
(4) 安全执行力度加大。
1. 2 大学校园内部环境的劣势分析
(1) 安全理论知识学习与安全技能实践脱离。
(2) 学生缺乏有效的安全心理辅导。
(3) 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滞后。
1. 3 大学校园外部环境的机会分析
(1) 区域地域优势。
(2) “互联网+”模式普及与推广。
1. 4 大学校园外部环境的威胁分析
(1) 多元文化交叉融合。
(2) 校园环境开放。
(3) 网络信贷安全事件频发。
2 ANP-SWOT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2.1 ANP-SWOT模型的构建步骤
2.2 ANP-SWOT模型的应用
2.2.1 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矩阵
2.2.2 基于ANP-SWOT模型的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优化方案分析
(1) 构建ANP-SWOT网络层级结构图。
(2) SWOT内部环境影响因素集的重要程度评判。
(3) 12个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判。
(4) 优化方案评价。
3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 彭华松,谢亚萍,刘闯,丁珍菊,赵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9)
[2]基于RPYS的安全文化历史根源与演化研究[J]. 李杰,甘强,冯长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04)
[3]基于网络安全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研究[J]. 陈龙涛,张雨薇,孙艺航.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大学校园安全文化评价的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及应用[J].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06)
[5]“互联网+”背景下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研究[J]. 黄玺,王秉,吴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05)
[6]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 连媛,黄殿武. 科技视界. 2017(11)
[7]基于ANP–SWOT模型的电镀企业安全系统运行分析[J]. 朱亚梅,吕保和. 电镀与涂饰. 2017(03)
[8]基于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的企业安全培训评估指标权重确定[J].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01)
[9]基于AHP-TOPSIS模型的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评价研究[J]. 王纪洋,张明广,王雪栋.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6(06)
[10]基于ANP-SWOT模型的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张传平,高伟,吴建光,李忠诚,熊德华,张平. 资源科学. 2015(06)
本文编号:3031011
【文章来源】:安全与环境工程. 2020,27(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
1. 1 大学校园内部环境的优势分析
(1) 安全教育形式多样化。
(2) 校园安全设施不断完善。
(3) 多级安全管理组织联系紧密。
(4) 安全执行力度加大。
1. 2 大学校园内部环境的劣势分析
(1) 安全理论知识学习与安全技能实践脱离。
(2) 学生缺乏有效的安全心理辅导。
(3) 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滞后。
1. 3 大学校园外部环境的机会分析
(1) 区域地域优势。
(2) “互联网+”模式普及与推广。
1. 4 大学校园外部环境的威胁分析
(1) 多元文化交叉融合。
(2) 校园环境开放。
(3) 网络信贷安全事件频发。
2 ANP-SWOT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2.1 ANP-SWOT模型的构建步骤
2.2 ANP-SWOT模型的应用
2.2.1 构建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SWOT分析矩阵
2.2.2 基于ANP-SWOT模型的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优化方案分析
(1) 构建ANP-SWOT网络层级结构图。
(2) SWOT内部环境影响因素集的重要程度评判。
(3) 12个子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判。
(4) 优化方案评价。
3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 彭华松,谢亚萍,刘闯,丁珍菊,赵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9)
[2]基于RPYS的安全文化历史根源与演化研究[J]. 李杰,甘强,冯长根.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04)
[3]基于网络安全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研究[J]. 陈龙涛,张雨薇,孙艺航.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4]大学校园安全文化评价的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及应用[J].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06)
[5]“互联网+”背景下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研究[J]. 黄玺,王秉,吴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7(05)
[6]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探讨[J]. 连媛,黄殿武. 科技视界. 2017(11)
[7]基于ANP–SWOT模型的电镀企业安全系统运行分析[J]. 朱亚梅,吕保和. 电镀与涂饰. 2017(03)
[8]基于区间数互反判断矩阵的企业安全培训评估指标权重确定[J]. 阳富强,刘晓霞,朱伟方.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01)
[9]基于AHP-TOPSIS模型的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评价研究[J]. 王纪洋,张明广,王雪栋.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6(06)
[10]基于ANP-SWOT模型的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张传平,高伟,吴建光,李忠诚,熊德华,张平. 资源科学. 2015(06)
本文编号:3031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03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