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基于拟剧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微信与现实自我呈现一致性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3:18

  本文关键词:基于拟剧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微信与现实自我呈现一致性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web3.0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产品的不断涌现,各种各样的信息流占满了人们的脑海,给社会互动中的人们在自我呈现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微信的面世开始慢慢取代并且淘汰我们传统的移动运营商所保有的彩信以及短信等联系方式。微信上活跃的用户量呈爆发式的态势在上升。就现在来看,微信不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沟通平台,它更像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对于微信使用者而言,微信是一种新兴的社交平台和工具,它不仅能够粘合大学生们的尝试欲、满足大学生们对新鲜事物的猎奇欲,而且它突破了时空限制,具有拓展社交范围、丰富社交内容及快速传达社交信息等优点。正因如此,微信吸引了更多大学生加入使用。那么对我们大学生群体来说,我们在微信平台上的自我呈现有着怎样的现状?自我呈现特征又有哪些?与大学生群体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呈现是否一致呢?针对以上疑问,本研究依据拟剧理论进行了一些探讨。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调查合肥市大学生微信自我呈现现状及特征,并且对大学生微信自我呈现与现实生活自我呈现一致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结合了问卷调查法以及无结构式访谈法进行研究,在这之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无结构式访谈法为辅。具体结论如下:第一章:绪论。此部分分析了选题来源和意义。简单介绍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研究现状综述部分,本文回顾了微信传播的相关研究,包括微信的传播者、传播特征及传播功能;自我呈现相关研究,包括自我呈现概念、拟剧理论及印象管理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相关概念,为之后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思路。第二章:大学生网络自我呈现现状及研究假设提出。此部分先介绍了我国大学生网络自我呈现的现状,接着引出不同环境(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对自我呈现的影响,为探讨微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呈现提供理论支持,一定程度上说明研究探讨大学生微信自我呈现与现实自我呈现一致性影响因素是具有价值的,也是必需的。最后承接以上分析引出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及假设.也进一步介绍了研究变量的选取。第三章:问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此部分包含了实证研究前的准备工作,如对研究方法的确定、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无结构式访谈提纲的设计,样本量的选择和基本资料的统计描述;也包含了对实证研究数据的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采用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微信自我呈现特征、微信使用真实性及微信自我呈现与现实自我呈现一致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第四章:研究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群体微信用户忠诚度较高;大学生群体微信使用私密性较高;大学生群体微信舞台“表演”性倾向不弱;大学生群体微信自我呈现更真实化;高学历、被同学关注、签名档内容涉及观点态度及情绪情感、担心微信被不希望知道的人看到这些因素削弱大学生微信-现实社会自我呈现的一致性程度;被老师关注、签名档内容涉及性格爱好、越关注自己的心情、感受及越在乎微信中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看法这些因素增强了大学生微信-现实社会自我呈现一致性的程度。最后对本研究的研究局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微信 印象管理 自我呈现 真实性 同一性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06;G645.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2
  • 一、选题的来源和意义9-12
  • (一) 选题来源9-11
  • (二) 选题意义11-12
  • 二、研究现状综述12-19
  • (一) 微信相关研究12-16
  • (二) 自我呈现的相关研究16-19
  • 三、研究思路19-20
  • 四、研究创新20-22
  •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自我呈现现状及研究假设提出22-27
  • 一、大学生网络自我呈现现状22-23
  • 二、影响自我呈现的环境因素23-25
  • (一) 现实社会对自我呈现的影响23-24
  • (二) 网络空间对自我呈现的影响24-25
  • 三、研究假设提出及变量的选取25-27
  • (一) 研究假设提出25-26
  • (二) 研究变量的选取26-27
  • 第三章 问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27-49
  • 一、研究方法27-30
  • (一) 问卷调查法27-28
  • (二) 无结构式访谈法28-30
  • (三) 数据分析法30
  • 二、样本分析30-49
  • (一) 微信的使用现状30-34
  • (二) 大学生微信自我呈现特征的统计分析34-41
  • (三) 大学生微信-现实自我呈现一致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41-49
  • 第四章 研究结论49-54
  • 一、研究结论49-53
  • (一) 大学生群体微信用户忠诚度较高49
  • (二) 大学生群体微信使用私密性较高49
  • (三) 大学生群体微信舞台“表演”性倾向不弱49-50
  • (四) 大学生群体微信自我呈现更真实化50-51
  • (五) 削弱大学生微信一现实社会自我呈现一致性的影响因素51-52
  • (六) 增强大学生微信-现实社会自我呈现一致性的影响因素52-53
  • 二、研究局限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附录60-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陈力丹;试论人际关系与人际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5年03期

3 周葆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接触、公众参与与政治效能——以“厦门PX事件”为例的经验研究[J];开放时代;2011年05期

4 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萍华;网络交往中的身体嵌入[D];复旦大学;2009年

2 邬心云;日志式个人博客的自我呈现心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莹;人人网中大学生自我呈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艳虹;应聘者印象管理对考官评价影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宇;博客中女性自我呈现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伟;不真实的自我呈现[D];厦门大学;2009年

5 余萍;网络“晒客”的自我呈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魏华;QQ空间中的自我呈现[D];兰州大学;2009年

7 孟秀文;网上征友的自我呈现及其性别差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乔木;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金慧涛;虚拟社区中关系强度对口碑影响效果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杨彩华;新世纪小说中农民工形象的自我呈现与知识分子视角[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拟剧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微信与现实自我呈现一致性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25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7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