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隐性感恩教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1-07-26 23:24
  “感恩戴德”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感恩缺失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时有发生,这给高校感恩教育敲响了警钟。本文力图通过对大学生感恩现状的调查,了解目前高校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分析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进而对隐性感恩教育的实施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建构。绪论部分概括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学界对于感恩和感恩教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除绪论外,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感恩”、“感恩教育”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对感恩教育的隐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隐性感恩教育的提出提供铺垫。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情感启迪和引导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而靠德育课堂的理论说教难以真正产生实效,必须充分发挥隐形教育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通过对上海五所高校大学生感恩现状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总结当代大学生感恩方面存在的问题。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感恩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感恩认知方面“无恩可感”、感恩情感方面“有恩无感”、感恩行为方面“有感无示”...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意义
    (二) 相关研究综述
        1、感恩内涵的诠释
        2、感恩教育的研究现状
        3、感恩教育的实现路径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感恩、感恩教育的涵义探析
    (一) 感恩内涵的深度剖析
        1、感恩的概念
        2、感恩和感激、感动的比较
        3、感恩和感念的比较
    (二) 感恩教育的内涵和隐性特征
        1、感恩教育的涵义
        2、感恩教育的隐性特征分析
二、从调查问卷看大学生的感恩现状
    (一) 问卷设计情况分析
        1、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2、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二) 从问卷结果看大学生的感恩问题之所在
        1、感恩认知层面,"无恩可感"
        2、感恩情感等面,"有恩无感"
        3、感恩行为层面,"有感无示"或"有感错示"
三、大学生感恩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显性感恩教育存在问题
        1、功利化色彩明显,急功近利倾向突出
        2、教化色彩明显,缺乏情感性
        3、形式主义色彩明显,缺乏实效性
        4、体制呈"倒三角"模式,缺乏层次性
    (二) 感恩环境层面存在问题
        1、学校环境中,对感恩文化的塑造不够到位
        2、家庭环境中,存在与学校教育不和谐的音符
        3、社会环境中,负面影响依然存在并不断蔓延
    (三)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容易出现问题
        1、自我认知有失偏颇
        2、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3、情绪和意志较为薄弱
四、隐性感恩教育的优越性和现实意义
    (一) 隐性感恩教育的涵义及构成
        1、隐性感恩教育的涵义
        2、隐性感恩教育的构成
    (二) 隐性感恩教育的优势所在
        1、教育目的的隐蔽性和方式的渗透性
        2、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3、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和多样性
        4、教育效果的全面性和持久性
    (三) 实施隐性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1、弥补传统的显性感恩教育的不足
        2、促进高校感恩教育目标的落实
        3、协调和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全面发展
        4、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隐性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
    (一) 实施隐性感恩教育的总体要求
        1、坚持隐性感恩教育与显行感恩教育相结合
        2、注重隐性感恩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3、隐性感恩教育要讲求主体性和针对性,因材、因时施教
    (二) 实施隐性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1、情感陶冶法
        2、活动体验法
        3、榜样示范法
    (三) 实施隐性感恩教育的过程模式
        1、显性教育为主、隐性教育为辅的知恩、识恩教育阶段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重的感恩情感体验教育阶段
        3、以隐性教育为主的感恩观的端正和确立教育阶段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感恩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祝国超.  教育探索. 2009(11)
[2]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与重构[J]. 李晓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09)
[3]试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J]. 马蓉,张祺,张沛亮.  教育与职业. 2009(15)
[4]感恩:创造和谐教育生活的重要源泉——从大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角度来探析[J]. 李钊,邹美瑶.  法制与社会. 2009(10)
[5]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的四个维度[J]. 彭小兰,童建军.  江汉论坛. 2009(03)
[6]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及重构[J]. 谭月清.  文史博览(理论). 2009(02)
[7]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J]. 湛红艳.  中国成人教育. 2008(21)
[8]大学感恩教育呈“倒金字塔”模式矫正的思考[J]. 杨冠英.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9)
[9]因为感动 所以流泪——让感恩教育贯穿于班会活动[J]. 娜布其.  文教资料. 2008(20)
[10]春风化雨,润物有声——课堂中的感恩教育[J]. 杨东霞.  新课程(教研版). 2008(07)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 萧家芳.南昌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04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304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d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