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一世纪,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网络媒体的新生儿,而是网络媒体参与者中的一批强势主力军。据有关研究调查显示:18~24岁的网民在整个网络主体中上网频率很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网民而独树一帜。而在这阶段的年轻人,大学生理所当然会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网”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里的频率已位居榜首。作为特定的知识群体,大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网络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明显比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强。“有关调查表明:几乎100%的大学生都接触过网络,其中每天上网的大学生占比达到了占4%;偶尔上网的占70.3%;经常上网的占27.3%;60%的受访者表示,网络已经成为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一系列数据和调查结果都表明,现代的大学生活和网络息息相关,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在当前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网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地扩大。这是因为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其多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等特点给大学生带来畅通的交流渠道和沟通方式。但是,众所周知,网络它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信息,使大学的学习生活得到前所未有便利的同时,其危害和负面作用也在不断显露出来。由于在当今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监管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不用害怕后果,也不用担心受到惩罚而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现象愈演愈烈,基于以上的背景以及原因,本文围绕有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采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就这一失范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的相关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价、研究方法和手段等等;第二章是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相关概念的界定,让读者知道何谓网络道德、何谓网络道德失范、网络道德的特点及其相关内容等;第三章主要讲述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实验调查分析做出相关分析和阐述;第四章分析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以及危害性;这是本章的重点,采用哲学中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一章是文章的重中之重,笔者从辩证的角度论述如何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失范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引言8-14
- 1.1 研究的背景8-9
- 1.2 研究的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3.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1
- 1.3.3 对我国网络道德研究现状的评述11-12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2-14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12
- 1.4.2 研究的方法12-14
- 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相关概念的界定14-17
- 2.1 网络道德14-16
- 2.1.1 网络道德概念的相关界定14
- 2.1.2 网络道德的特点14-15
- 2.1.3 网络道德的实质15-16
- 2.2 网络道德失范16-17
- 2.2.1 网络道德失范概念的相关界定16
- 2.2.2 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内容16-17
- 3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17-26
- 3.1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调查17-23
- 3.1.1 网络道德观念问题的调查17-18
- 3.1.2 网络道德认知问题的调查18-20
- 3.1.3 网络道德行为问题的调查20-21
- 3.1.4 网络道德情感问题的调查21-23
- 3.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23-26
- 3.2.1 网络道德认知的迷失23-24
- 3.2.2 网络道德行为失范24
- 3.2.3 网络道德的情感危机24-26
- 4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成因及危害性分析26-32
- 4.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外因26-27
- 4.1.1 产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技术环境26
- 4.1.2 产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环境26-27
- 4.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内因27-29
- 4.2.1 大学生网络道德认知27-28
- 4.2.2 大学生网络道德情感28
- 4.2.3 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28
- 4.2.4 大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28
- 4.2.5 大学生自身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偏低28-29
- 4.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危害性29-32
- 5 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32-39
- 5.1 网络主体建设32-33
- 5.1.1 网络主体及基本内涵32
- 5.1.2 网络主体的全面发展32-33
- 5.2 网络技术驾驭33-34
- 5.2.1 利用高新技术剔除和限制色情、犯罪等内容33-34
- 5.2.2 利用高新技术构筑“信息海关”,阻止非法信息侵入34
- 5.3 网络伦理规范的建构34-37
- 5.3.1 制定和颁布新时期网络道德规范34
- 5.3.2 加强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增强网络道德规范的约束力34-35
- 5.3.3 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健全完善我国的网络道德规范35
- 5.3.4 加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网络的管理和监控35-37
- 5.4 网络法律规范的建构37-39
- 5.4.1 严格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运行与管理的法律法规37-38
- 5.4.2 严格执行我国制定的网络管理办法38
- 5.4.3 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到位惩戒到位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 附录一 《某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调查问卷》42-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少波;;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与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蒋红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解决对策[J];沧桑;2010年02期
3 李远贵;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吴满意;试论网络伦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5 董虹凌,戴黍;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状况问卷调查与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3年02期
6 郭嫦娟;曹菁轶;;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问题及对策[J];发展;2008年06期
7 张楠;李航敏;;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分析及教育的对策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0期
8 逯改;;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之比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李加雷;李捷;;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经济;2008年04期
10 毛小林;;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子龙;网络时代与中学德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杨志坚;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鲁卫平;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魏宏皓;大学生网络道德调节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张超;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静;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任莉莉;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吴沛东;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邦红;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10 苏世静;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9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3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