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4 20:25
21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加快,尤其是加入WTO后,国际交流更加频繁,中国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与农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均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不够、技术不精等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农林院校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改革创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国内大多农林院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僵化保守、千篇一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从事农林事业的热情与实力,也难以在农林科技的发展中有所创新。本文试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运行机制等方面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观。以农林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宽厚的通识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精深的专业素养、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构建通识基础、大类学科、专业方向三大课程平台,设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灵活课程模块,形成“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打通专业壁垒,调整专业内涵,注重创新训练与教学实践环节。试通过教学管理、创新保障、...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通识基础课程结构
图 2 大类学科课程结构3.2.1.3 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在学科大类的基础上,从学科基础到研究方向,按照专业连贯性和系统性,把相关课程划分为若干专业的模块,比如农学类的专业模块可分农学专业模块、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模块、植物技术专业模块等,其中,农学专业模块又可按研究方向再细分成若干模块等等。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越细分,拔尖人才的培养越系统化、多样化,学生选择专业的灵活度越大、专业知识的结构越丰富。
3.2.1.2 大类学科课程平台按照学科相近性和关联性,设置大类学科的基础课程模块,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必修模块、基础选修模块、创新实训。基础必修模块主要应涉及农林概论、学科导论、科研方法论,以及学科研究必须的数理化基础课程和实验,旨在使学生对学科专业有个基本了解,并强化学生技能性基础学科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基础选修模块应按照基础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设置学科类别的模块,每个类别再按照难易深度或方向广度细分为更具体的模块,模块划分越细,学生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度就越大,培养出来学生的知识结构规格就越多样化。创新实训,一方面,以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为目的,邀请校内外、国内外教授学者开展学术报告、讲座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做好科技创新、技能拓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J]. 董玉婷,赵秀鸟.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7)
[2]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展望[J]. 鲁静芳,左停,苟天来. 世界农业. 2008(06)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 王秦辉.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1)
[4]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朱宏. 高校教育管理. 2008(03)
[5]关于通识教育的思考[J]. 李志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我国高校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特点与培养的研究[J]. 陈光玖. 高校教育管理. 2008(02)
[7]试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王秀英,李广. 教育与职业. 2007(36)
[8]创新人才培养与Dian团队模式[J]. 钟国辉,刘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6)
[9]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 朱崇实. 中国高等教育. 2007(21)
[10]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李辉,刘传玺. 教育与职业. 2007(30)
本文编号:3455922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通识基础课程结构
图 2 大类学科课程结构3.2.1.3 专业方向课程平台在学科大类的基础上,从学科基础到研究方向,按照专业连贯性和系统性,把相关课程划分为若干专业的模块,比如农学类的专业模块可分农学专业模块、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模块、植物技术专业模块等,其中,农学专业模块又可按研究方向再细分成若干模块等等。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越细分,拔尖人才的培养越系统化、多样化,学生选择专业的灵活度越大、专业知识的结构越丰富。
3.2.1.2 大类学科课程平台按照学科相近性和关联性,设置大类学科的基础课程模块,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必修模块、基础选修模块、创新实训。基础必修模块主要应涉及农林概论、学科导论、科研方法论,以及学科研究必须的数理化基础课程和实验,旨在使学生对学科专业有个基本了解,并强化学生技能性基础学科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基础选修模块应按照基础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设置学科类别的模块,每个类别再按照难易深度或方向广度细分为更具体的模块,模块划分越细,学生选择的空间和自由度就越大,培养出来学生的知识结构规格就越多样化。创新实训,一方面,以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为目的,邀请校内外、国内外教授学者开展学术报告、讲座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做好科技创新、技能拓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J]. 董玉婷,赵秀鸟.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7)
[2]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展望[J]. 鲁静芳,左停,苟天来. 世界农业. 2008(06)
[3]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 王秦辉. 中国电力教育. 2008(11)
[4]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朱宏. 高校教育管理. 2008(03)
[5]关于通识教育的思考[J]. 李志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我国高校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特点与培养的研究[J]. 陈光玖. 高校教育管理. 2008(02)
[7]试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J]. 王秀英,李广. 教育与职业. 2007(36)
[8]创新人才培养与Dian团队模式[J]. 钟国辉,刘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6)
[9]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 朱崇实. 中国高等教育. 2007(21)
[10]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李辉,刘传玺. 教育与职业. 2007(30)
本文编号:3455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45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