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与创业集成教育范式初探
发布时间:2021-12-21 20:47
基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在分析创新与创业内涵和相互关系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关于"双创"教育的一些误区,并从中观层面上,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集成教育范式,阐述了这种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以期为"双创"教育提供借鉴和指导。
【文章来源】:江苏高教.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总流程图
高校应该努力创建一个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验中心,作为创新教育的实践载体。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企业合作方的积极参与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创新”不仅仅是研究机构的任务。为使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创新中心可以是直接面向社会服务研发中心,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研发中心,中心最好不要设在校内,三/四年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在中心完成。这就要求高校具有战略眼光,要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战略合作,要加强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围绕着教育、研发和创新环境(市场)三个主题的创新中心,将内部和外部参与者联系在一起,此时中心类似于一个不断变动的创新教育代理人,其关系如图2所示。2.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创”集成教学内容。
加入双创实验中心的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一个小的项目开始,按图3所示路线开展工作。图3说明了基于项目流程的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其中重叠部分的工作是指在不同环节需要重复的。需要明确的是创新与创业的起点都是个人活动,随着“发明—创造—创新—商业化运作”等一系列活动的逐渐展开,后期创业者的管理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理清创新的变化过程、不同阶段创业者所处的角色、创新与创业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J]. 刘营军,吴彦宁,狄传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36)
[2]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分析[J]. 鲁宇红,张素红. 江苏高教. 2011(06)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J]. 毕佳洁,李海波. 文教资料. 2011(04)
[4]浅谈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误区[J]. 欣蕾,刘苑. 华章. 2010 (24)
[5]创业教育中的误区及其对策分析[J]. 张玲,李文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4)
[6]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 张平. 中国高教研究. 2002(12)
[7]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J]. 游永恒.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3)
[8]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 张立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04)
本文编号:3545153
【文章来源】:江苏高教.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总流程图
高校应该努力创建一个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实验中心,作为创新教育的实践载体。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企业合作方的积极参与对于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创新”不仅仅是研究机构的任务。为使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创新中心可以是直接面向社会服务研发中心,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研发中心,中心最好不要设在校内,三/四年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在中心完成。这就要求高校具有战略眼光,要积极寻求与企业的战略合作,要加强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围绕着教育、研发和创新环境(市场)三个主题的创新中心,将内部和外部参与者联系在一起,此时中心类似于一个不断变动的创新教育代理人,其关系如图2所示。2.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双创”集成教学内容。
加入双创实验中心的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一个小的项目开始,按图3所示路线开展工作。图3说明了基于项目流程的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其中重叠部分的工作是指在不同环节需要重复的。需要明确的是创新与创业的起点都是个人活动,随着“发明—创造—创新—商业化运作”等一系列活动的逐渐展开,后期创业者的管理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应该理清创新的变化过程、不同阶段创业者所处的角色、创新与创业相互依存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J]. 刘营军,吴彦宁,狄传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36)
[2]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关系的分析[J]. 鲁宇红,张素红. 江苏高教. 2011(06)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J]. 毕佳洁,李海波. 文教资料. 2011(04)
[4]浅谈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误区[J]. 欣蕾,刘苑. 华章. 2010 (24)
[5]创业教育中的误区及其对策分析[J]. 张玲,李文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4)
[6]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 张平. 中国高教研究. 2002(12)
[7]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J]. 游永恒. 中国教育学刊. 2000(03)
[8]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 张立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04)
本文编号:3545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54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