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00:07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加坡政府历来注重培养高素质公民,重视高校公民道德教育。自1991年后,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体系渐趋完善,其中高校在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中卓有成效。新加坡通过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力量源泉和重要保障。我国与新加坡在诸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我国与新加坡就有着不可割裂的深远渊源;在地域上,新加坡与中国是亚洲圈内的友好近邻;在文化上,两国有着共同的儒家文化溯源,均十分重视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萃取。加之近年来我国对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因此,学习和借鉴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解决我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并结合我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现状,得出相应的启示。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归纳总结出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将之概括为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革新阶段和完善阶段,并全面系统阐述其历史演变过程。第二,确立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目标与内容。将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目标分为“合格公民”的基本目标和“社会精英”的最高目标,并按照不同阶段教育目标确立其具体教育内容。即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品格教育、公民国家意识教育、公民国际意识教育和道德实践能力教育。指出新加坡高校在实现其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采用了理论灌输法、典范仿效法、躬身力行法、道德认真发展法和价值澄清法等方法。第三,在对当前我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现存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基础上,借鉴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在明确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目标、优化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内容、改进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方法和拓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途径等方面得出启示,以促使我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健康顺利发展。
【关键词】:新加坡 高校 公民道德教育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计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9.3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引言11-20
  • 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11-13
  • 2 研究综述13-18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18
  • 4 研究的创新点18-20
  • 1 高校公民道德教育概述20-24
  • 1.1 公民道德20
  • 1.2 公民道德教育20-21
  • 1.3 高校公民道德教育21-24
  • 1.3.1 科学性22
  • 1.3.2 过程性22
  • 1.3.3 互补性22-23
  • 1.3.4 实践性23-24
  • 2 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发展历程24-29
  • 2.1 萌芽阶段24-25
  • 2.2 初步发展阶段25-26
  • 2.3 革新阶段26-27
  • 2.4 完善阶段27-29
  • 3 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29-37
  • 3.1 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29-31
  • 3.1.1 基本目标:合格公民29-30
  • 3.1.2 最高目标:社会精英30-31
  • 3.2 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31-37
  • 3.2.1 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教育31-33
  • 3.2.2 公民道德品格教育33-34
  • 3.2.3 公民国家意识教育34-35
  • 3.2.4 公民国际意识教育35
  • 3.2.5 道德实践能力教育35-37
  • 4 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37-45
  • 4.1 方法37-40
  • 4.1.1 理论灌输法37
  • 4.1.2 典范仿效法37-38
  • 4.1.3 躬身力行法38
  • 4.1.4 道德认知发展法38-39
  • 4.1.5 价值澄清法39-40
  • 4.2 途径40-45
  • 4.2.1 设置公民道德教育相关课程40-41
  • 4.2.2 加强校园公民道德文化建设41-42
  • 4.2.3 搭建多元高效教育实践平台42-43
  • 4.2.4 稳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保障43-45
  • 5 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启示45-55
  • 5.1 明确教育目标46-47
  • 5.1.1 科学性的教育目标46
  • 5.1.2 人性化的教育目标46
  • 5.1.3 实用性的教育目标46-47
  • 5.1.4 可检测性的教育目标47
  • 5.2 优化教育内容47-49
  • 5.2.1 继承与发展儒家伦理道德思想47-48
  • 5.2.2 引进世界公民道德教育优秀元素48-49
  • 5.3 改进教育方法49-51
  • 5.3.1 理论灌输法的双向互动49
  • 5.3.2 典范仿效法的正向引导49-50
  • 5.3.3 躬身力行法的知行合一50
  • 5.3.4 道德认知发展法的动态监测50-51
  • 5.3.5 价值澄清法的活学活用51
  • 5.4 拓宽教育途径51-55
  • 5.4.1 促进学科间的知识渗透51-52
  • 5.4.2 完善“德法兼施”保障机制52
  • 5.4.3 搭建国际高校交流平台52-53
  • 5.4.4 建构“四位一体”教育网络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60
  • 作者简历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鸿儒;孙河川;;新加坡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制度设计特点[J];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04期

2 许妍;;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陈曦;;新加坡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4 陈玉君;;公共价值观与公民道德教育[J];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武晶晶;;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2年02期

6 姚静;;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基础教育参考;2010年15期

7 夏家春;;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特色及对我们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9年03期

8 蔡宝来;岳珂;;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民办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9 赵少华;李钰;;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年01期

10 史永隽;李海凤;;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及启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高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55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