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诚信概念的隐喻表征及明暗隐喻对诚信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0:0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概念的隐喻表征及明暗隐喻对诚信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隐喻在语言中普遍存在。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单纯是一种装饰性语言,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尤其在体验认知研究的影响下,通过将身体体验的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之间建立的隐喻联结来分析和探讨对这种抽象概念的认知,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思潮。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几种认知隐喻观的发展以及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观点,重点介绍了隐喻实证研究中占重要一部分的道德隐喻研究。结合当前大学生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诚信教育知行脱节的这一现象,指出从隐喻视角来讨论诚信问题的可能性。为了证明诚信隐喻的心理现实性,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了三个层层递进的研究。研究一采用语料分析的方法建构诚信隐喻表征的结构;研究二分别使用迫选法和内隐联想测验证明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诚信明暗隐喻的心理现实性;研究三分别考察了实验室情境和自然情境下明暗知觉对诚信判断、诚信态度、诚信行为的影响。三个研究分别得到以下结论:(1)初步构建了诚信隐喻表征的12个维度,其中包含四个明显的物理维度:力量、厚重稳定;舒适温馨;纯洁;明亮。(2)四个物理维度中,明亮维度上隐喻载体词频数最高,明亮是最具代表性的诚信隐喻表征维度。(3)大学生在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面都存在诚信概念明暗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即明亮更符合大学生对诚信概念的隐喻表征,黑暗更符合大学生对不诚信概念的隐喻表征。(4)背景的暗与亮(黑与白)对被试的诚信判断和诚信态度产生影响:相较于偏亮的电脑屏幕,实验材料呈现在偏暗屏幕上时,被试对不诚信行为评价更低;面对两难抉择时,自我态度是更倾向于选择不诚信行为。(5)环境的明暗影响被试的行为:相较于偏亮环境,偏暗环境下更容易出现不诚信行为,进一步证明了明暗体验对诚信概念的隐喻一致性效应。
【关键词】:诚信概念 隐喻 明暗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3
  • 2 文献综述13-25
  • 2.1 隐喻研究综述13-20
  • 2.1.1 不同的隐喻观13-15
  • 2.1.2 概念隐喻的涵义15-16
  • 2.1.3 实体隐喻与隐喻的体验性16-18
  • 2.1.4 体验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研究18
  • 2.1.5 道德隐喻研究18-20
  • 2.2 诚信研究综述20-25
  • 2.2.1 诚信概念的内涵20-21
  • 2.2.2 诚信结构的研究21-22
  • 2.2.3 针对大学生的诚信研究22-23
  • 2.2.4 以往诚信研究的不足23-25
  • 3 研究目的及思路25-27
  • 3.1 研究目的25
  • 3.2 研究思路25-27
  • 4 研究一诚信隐喻表征的质性研究27-35
  •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27
  • 4.1.1 研究目的27
  • 4.1.2 研究假设27
  • 4.2 研究方法与程序27-28
  • 4.2.1 研究被试27
  • 4.2.2 研究方法27-28
  • 4.2.3 研究程序28
  • 4.3 结果与分析28-33
  • 4.3.1 诚信概念隐喻表征维度的初步构想28-31
  • 4.3.2 诚信概念隐喻表征的物理维度31
  • 4.3.3 不诚信概念隐喻表征维度的初步构想31-32
  • 4.3.4 不诚信概念隐喻表征的物理维度32
  • 4.3.5 信效度检验32-33
  • 4.4 讨论33-35
  • 5 研究二诚信概念的明暗隐喻意识性研究35-43
  • 5.1 实验一意识层面明暗表征的诚信隐喻35-38
  • 5.1.1 实验目的与假设35
  • 5.1.2 实验方法35-36
  • 5.1.3 实验程序36-37
  • 5.1.4 实验结果37-38
  • 5.1.5 讨论38
  • 5.2 实验二潜意识层面明暗表征的诚信隐喻38-43
  • 5.2.1 实验目的与假设38-39
  • 5.2.2 研究方法39-40
  • 5.2.3 实验程序40-41
  • 5.2.4 实验结果41-42
  • 5.2.5 讨论42-43
  • 6 研究三明暗隐喻对诚信认知加工的影响43-55
  • 6.1 实验三明暗隐喻对诚信判断的影响43-46
  • 6.1.1 实验目的与假设43
  • 6.1.2 实验设计43-45
  • 6.1.3 实验程序45
  • 6.1.4 实验结果45-46
  • 6.1.5 讨论46
  • 6.2 实验四明暗隐喻对自我诚信态度的影响46-51
  • 6.2.1 实验目的与假设46-47
  • 6.2.2 实验方法47-49
  • 6.2.3 实验程序49
  • 6.2.4 实验结果49-50
  • 6.2.5 讨论50-51
  • 6.3 实验五明暗隐喻对诚信行为的影响51-55
  • 6.3.1 实验目的与假设51-52
  • 6.3.2 实验设计52
  • 6.3.3 实验程序52
  • 6.3.4 实验结果52-54
  • 6.3.5 讨论54-55
  • 7 总的讨论55-60
  • 7.1 基于语料初步建构的诚信隐喻表征维度55-56
  • 7.2 明暗维度是诚信概念隐喻表征体系中最突出的物理维度56
  • 7.3 明暗知觉与诚信概念的跨认知域映射联结的意识性56-57
  • 7.4 明暗知觉对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的影响体现隐喻一致性效应57-59
  • 7.5 诚信明暗隐喻对教育的启示59-60
  • 8 研究结论60-61
  • 9 研究不足及展望61-62
  • 参考文献62-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0-71
  • 附录71-76
  • 附录一 “诚信是什么?”调查问卷71
  • 附录二 “不诚信是什么?”调查问卷71-72
  • 附录三 诚信/不诚信特征词典型性评定表72-73
  • 附录四 诚信两难故事73-75
  • 附录五 日常事件中诚信/不诚信决策的选择问题75-76
  • 后记76-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宏翰;许闯;;道德隐喻:道德研究的隐喻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傅维利;王丹;刘磊;李德显;;诚信观的构成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3 吴建华;中西诚信伦理比较及其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5 蔡海江,章可敦,杨华琴;当代大学生诚信水平与诚信观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24期

6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7 管文娟;吴继霞;;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阐释[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劲;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概念的隐喻表征及明暗隐喻对诚信的影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9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59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