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08 17:28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实施模式的结合体,在美国大学教育中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不少成就,并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而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实现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受到了人们高度的重视和研究。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因此,本研究从借鉴分析的角度出发,对中美两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提供启示。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本问题的缘由、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首先对通识教育的内涵进行探讨,明确界定通识教育、课程及课程设置的概念。分析区别相似概念。第三部分:简要描述了通识教育课程在中美两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课程设置形态以及现状分析。第四部分:选取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作为综合类大学代表,麻省理工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作为理工类大学代表进行个案研究,从微观层面对比剖析,总结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差异和相似。第五部分: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的思考,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
一、通识教育
二、通识教育课程
第三章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和现状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第四章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个案分析与比较
一、中美综合类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的个案分析
二、中美理工类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的个案分析与比较
三、分析与比较
第五章 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的思考
一、明确通识教育的理念
二、明确课程目标
三、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结构
四、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
五、调动师生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六、形成各校独特的通识教育课程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哈佛大学新世纪的普通教育[J]. 陈利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2)
[2]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 甘阳. 读书. 2006(04)
[3]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之实例研究——以麻省理工工学院为例[J]. 赵晓梅,俞永康.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S1)
[4]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概况[J]. 刘少雪. 比较教育研究. 2004(04)
[5]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 张寿松.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20)
[6]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调查与分析报告[J]. 冯惠敏,曾德军.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7]MIT本科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 何振海,杨桂梅.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7)
[8]综合性大学通识课与素质教育[J]. 刘理.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02)
[9]关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 余凯. 现代大学教育. 2003(01)
[10]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J]. 孙希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S1)
本文编号:3615455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的难点及创新点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
一、通识教育
二、通识教育课程
第三章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和现状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二、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第四章 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个案分析与比较
一、中美综合类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的个案分析
二、中美理工类大学通识课程设置的个案分析与比较
三、分析与比较
第五章 对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发展的思考
一、明确通识教育的理念
二、明确课程目标
三、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结构
四、建立配套的管理制度
五、调动师生积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六、形成各校独特的通识教育课程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哈佛大学新世纪的普通教育[J]. 陈利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02)
[2]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J]. 甘阳. 读书. 2006(04)
[3]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之实例研究——以麻省理工工学院为例[J]. 赵晓梅,俞永康.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S1)
[4]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概况[J]. 刘少雪. 比较教育研究. 2004(04)
[5]近十年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 张寿松.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20)
[6]武汉大学通识教育调查与分析报告[J]. 冯惠敏,曾德军.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7]MIT本科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 何振海,杨桂梅. 比较教育研究. 2003(07)
[8]综合性大学通识课与素质教育[J]. 刘理.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02)
[9]关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 余凯. 现代大学教育. 2003(01)
[10]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J]. 孙希磊.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S1)
本文编号:3615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6154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