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化哲学视域下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变革
发布时间:2022-05-03 00:10
自适应学习技术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载体,引发了人工智能时代美国高校教学新变革。基于技术文化哲学视角,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变革可从"技术范式-行为作用-体制形态-价值面相"四个维度展开分析。具体而言,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萌芽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07年)、起步期(2008年至2012年)、加速期(2013年至今)三个主要阶段,分别呈现技术奠基、试点应用和大力推广阶段性特点。美国高校在自适应学习变革中总结出一系列经验,出台了包括支持、发现与决定、设计、开发、试点和规模扩展六步骤的高校自适应课件项目实施指南。市场产品成熟、高校教育效益危机、技术驱动高等教育变革趋势以及教育创新文化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变革的发生机制。美国高校推进自适应学习变革的价值困境源于技术的价值关系、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中存在的矛盾。对于我国而言,政府要重视顶层规划,统筹开发国家级自适应学习平台及课件;高校需出台配套措施促进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利于自适应学习技术实施的教育创新文化环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技术范式: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文化主体
二、行为作用: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文化功能
三、体制形态: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文化机制
四、价值面相: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文化价值
五、方法反思:我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发展的文化方法
(一)国家层面:统筹规划高校自适应学习发展
(二)高校层面:以“四个回归”引领自适应学习变革
(三)文化层面:着力营造高校智能教育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一流大学智能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及演替[J]. 唐玉溪,何伟光. 教育发展研究. 2019(17)
[2]一流本科教育: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J]. 何伟光,唐玉溪.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3)
[3]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J]. 祝智庭,彭红超,雷云鹤.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4)
[4]何以可能的技术文化哲学[J]. 贾林海.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06)
[5]教学代理与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新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六[J].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5)
[6]哲学视阈中的文化、文化功能及文化自觉[J]. 陈新汉. 哲学动态. 2012(08)
[7]马克思的技术价值观:指向人类自由的技术价值与文化价值[J]. 于春玲,李兆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4)
[8]沉思高技术的挑战——兼论海德格尔的技术现象学思想[J]. 郭文成,何正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9]从价值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学科意义与现实意义[J]. 孙美堂. 学术研究. 2005(07)
[10]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从康德到新康德主义[J]. 谢地坤. 哲学研究. 2004(06)
本文编号:3650237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技术范式: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文化主体
二、行为作用: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文化功能
三、体制形态: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文化机制
四、价值面相:美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文化价值
五、方法反思:我国高校自适应学习技术发展的文化方法
(一)国家层面:统筹规划高校自适应学习发展
(二)高校层面:以“四个回归”引领自适应学习变革
(三)文化层面:着力营造高校智能教育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一流大学智能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及演替[J]. 唐玉溪,何伟光. 教育发展研究. 2019(17)
[2]一流本科教育: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J]. 何伟光,唐玉溪. 中国电化教育. 2019(03)
[3]智能教育:智慧教育的实践路径[J]. 祝智庭,彭红超,雷云鹤.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4)
[4]何以可能的技术文化哲学[J]. 贾林海.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7(06)
[5]教学代理与自适应学习技术的新发展——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四版)的学习与思考之六[J]. 何克抗. 开放教育研究. 2017(05)
[6]哲学视阈中的文化、文化功能及文化自觉[J]. 陈新汉. 哲学动态. 2012(08)
[7]马克思的技术价值观:指向人类自由的技术价值与文化价值[J]. 于春玲,李兆友.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1(04)
[8]沉思高技术的挑战——兼论海德格尔的技术现象学思想[J]. 郭文成,何正球.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9]从价值到文化价值——文化价值的学科意义与现实意义[J]. 孙美堂. 学术研究. 2005(07)
[10]道德敬畏与价值判断——从康德到新康德主义[J]. 谢地坤. 哲学研究. 2004(06)
本文编号:3650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6502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