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26 04:5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决策。 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的自发探索阶段开始于1995年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实施的“雏鹰工程”;2008年,党中央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作出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重要决策,标志着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进入到全面试验阶段。大学生村官是指在各级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到基层农村挂职锻炼,分别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的高校毕业生。目前全国约有20万大学生村官奋斗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他们在带动农村经济增长、优化农村干部结构、为农村干部队伍注入活力、缓解青年就业压力、加深与群众的感情、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大学生村官实践工作主要取得的成就,包括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基层组织优化、促进高校毕业生立业成才、促进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等。但是,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大学生村官身份模糊、任职动机存在偏差、难以扎根农村、任职期满后何去何从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除了相关政策和法律建设滞...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本课题切入点
1.2 大学生村官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1.2.1 研究综述
1.2.2 发展趋势
1.3 大学生村官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村官的概述
1.1 大学生村官的两个发展阶段
1.1.1 大学生村官的自发探索阶段
1.1.2 大学生村官的全面试验阶段
1.2 大学生村官的内涵及作用
1.2.1 大学生村官的内涵
1.2.2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实践的现状
2.1 大学生村官的实施情况
2.2 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成就
2.2.1 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2.2.2 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优化
2.2.3 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立业成才
2.2.4 促进了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2.3 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问题
2.3.1 大学生村官身份模糊
2.3.2 大学生村官任职动机存在偏差
2.3.3 大学生村官难以扎根农村
2.3.4 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何去何从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农村实际情况相对复杂
3.2 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不足
3.2.1 就业价值观不端正
3.2.2 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3.2.3 知识结构不符农村实际
3.2.4 实践工作能力欠缺
3.3 高等院校教育存在不足
3.3.1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实际脱节
3.3.2 不注重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间的联系
3.3.3 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3.3.4 高校人才观取向存在偏颇
第四章 高校培养合格大学生村官的对策
4.1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村官的引导作用
4.1.1 深刻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4.1.2 坚持开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1.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4.1.4 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2 重视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培养
4.3 大力发展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
4.4 推进高等院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方式创新
4.4.1 转变高等教育大学生村官培养观念
4.4.2 创新"校地联合"模型
4.5 加强大学生村官创新能力培养
4.5.1 引导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创新的地位和作用
4.5.2 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官科技、知识与文化创新
4.5.3 注重大学生村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6 积极建立大学生村官信息反馈平台
4.6.1 在校内建立马克思主义网站
4.6.2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宣传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749854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本课题切入点
1.2 大学生村官的研究及发展状况
1.2.1 研究综述
1.2.2 发展趋势
1.3 大学生村官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村官的概述
1.1 大学生村官的两个发展阶段
1.1.1 大学生村官的自发探索阶段
1.1.2 大学生村官的全面试验阶段
1.2 大学生村官的内涵及作用
1.2.1 大学生村官的内涵
1.2.2 大学生村官的作用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实践的现状
2.1 大学生村官的实施情况
2.2 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成就
2.2.1 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2.2.2 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优化
2.2.3 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立业成才
2.2.4 促进了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2.3 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问题
2.3.1 大学生村官身份模糊
2.3.2 大学生村官任职动机存在偏差
2.3.3 大学生村官难以扎根农村
2.3.4 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何去何从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农村实际情况相对复杂
3.2 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不足
3.2.1 就业价值观不端正
3.2.2 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3.2.3 知识结构不符农村实际
3.2.4 实践工作能力欠缺
3.3 高等院校教育存在不足
3.3.1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实际脱节
3.3.2 不注重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间的联系
3.3.3 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
3.3.4 高校人才观取向存在偏颇
第四章 高校培养合格大学生村官的对策
4.1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村官的引导作用
4.1.1 深刻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4.1.2 坚持开展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1.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4.1.4 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2 重视大学生村官综合能力培养
4.3 大力发展大学生村官继续教育
4.4 推进高等院校大学生村官培养方式创新
4.4.1 转变高等教育大学生村官培养观念
4.4.2 创新"校地联合"模型
4.5 加强大学生村官创新能力培养
4.5.1 引导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创新的地位和作用
4.5.2 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村官科技、知识与文化创新
4.5.3 注重大学生村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6 积极建立大学生村官信息反馈平台
4.6.1 在校内建立马克思主义网站
4.6.2 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宣传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本文编号:3749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74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