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03:03
本文关键词: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微格教学是高师院校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径。本文在对微格教学基本概况研究基础上,结合学科的特点和教学技能分类理论,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并用个案研究法将本评价标准体系应用于实际微格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评价标准的有效性。本文所创建的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主要创新之处是整个评价涵盖了微格教学的所有阶段,将以往微格教学实践中经常被忽略的培训阶段等方面以及微格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也纳入到了评价标准当中,增强了评价标准的完整性。评价主体更加多元,摒弃了以往仅仅从教师的角度来评价,加入了学生自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使得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普遍、适用,能更好地发挥出微格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师范生 微格教学 评价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5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7
- 1.1 问题的提出9
- 1.1.1 规范师范生微格教学过程的要求9
- 1.1.2 提高师范生实践教学评价能力的需要9
- 1.1.3 导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9
- 1.2 文献综述9-12
- 1.2.1 国外微格教学的研究9-11
- 1.2.2 国内微格教学的研究11-12
- 1.3 研究目的、意义12-13
- 1.3.1 研究目的12-13
- 1.3.2 研究意义13
- 1.4 研究内容13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13-14
- 1.5.1 研究思路13
- 1.5.2 研究方法13-14
- 1.6 相关概念界定14-17
- 1.6.1 微格教学14
- 1.6.2 教学评价14-17
- 2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的理论依据17-19
- 2.1 杜威“做”中学理论17
- 2.2 建构主义理论17
- 2.3 班杜拉“观察学习”17-19
- 3 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况19-25
- 3.1 微格教学的阶段19-21
- 3.2 微格教学的特点21
- 3.3 微格教学模式21-25
- 3.3.1 斯坦福大学的“行为改变”模式21-22
- 3.3.2 芝加哥大学的“动力技能”模式22
- 3.3.3 悉尼大学模式22
- 3.3.4 斯特灵大学“认知结构”模式22-23
- 3.3.5 德国模式23
- 3.3.6 国内发展的模式23-25
- 4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的必要性25-27
- 4.1 促进微格教学评价的需要25
- 4.2 促进教师培训的需要25
- 4.3 解决微格教学中实际问题的需要25-27
- 5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的几个问题27-31
- 5.1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建立的原则27-28
- 5.1.1 发展性原则27
- 5.1.2 导向性原则27
- 5.1.3 多元性原则27
- 5.1.4 过程性原则27-28
- 5.1.5 科学性原则28
- 5.2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策略28-29
- 5.2.1 课堂教学构成要素分类策略28
- 5.2.2 教学技能分类策略28
- 5.2.3 教与学的分类策略28-29
- 5.2.4 教学问题诊断策略29
- 5.3 建立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29-31
- 5.3.1 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的关系29
- 5.3.2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29-30
- 5.3.3 专业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30
- 5.3.4 师范生“学生”与“教师”双重角色之间的关系30-31
- 6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31-45
- 6.1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的维度31
- 6.2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的方法31
- 6.3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的体系31-45
- 6.3.1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之学生自评31-33
- 6.3.2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之他评33-45
- 7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研究45-53
- 7.1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实施45-47
- 7.1.1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实施目的45
- 7.1.2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实施对象45
- 7.1.3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应用45-47
- 7.2 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的个案分析47-52
- 7.3 小结52-53
- 结语53-55
- 致谢55-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 A59-60
- 附录 B60-61
- 附录 C61-65
-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宪凯;李涛;;中国微格教学20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教学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3 刘鹂,安玉洁;微格教学的多元化架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4 马永富;微格教学的环节及其理论依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5 仲小敏;论综合课程教师教学技能与素养的建构——以科学课程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宣桂鑫;德国的微格教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5期
7 黄映玲;韦宁彬;;从学生角度分析微格教学技能评价环节现状[J];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09期
8 荀渊;教师教学技能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8期
9 李隆庚;李秀荣;;我国微格教学发展的期刊文献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王斌华;;教师评价模式:微格教学评价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9期
本文关键词:高师院校师范生微格教学评价标准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80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