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8:09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上聚集了各种弥足珍贵的资源,但是却也充斥不计其数的虚假不良信息。所以,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而不受虚假信息的影响,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掌握去伪存真的能力。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更是不容忽视。而经过对重庆五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并不容乐观。他们的网络信息辨析力亟需提高。然而,目前没有专门的文献研究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在此情况下,笔者提出了网络信息辨析力这个概念并且构建了其理论模型。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的此能力进行训练,笔者将网络信息辨析力的操作性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在结合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络信息辨析力的培养模型,将其应用在了网络平台上。网络学习平台是以Moodle平台为支撑,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而完成的。平台的功能涵盖了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的要求,平台上的资源分成专题进行,并根据培养模型课程需要,相应地在专题下设置资源、讨论、评价、反思和反馈的版块。为了验证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应用之后的效果,笔者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编订了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的测量问卷,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并剔除了不合格的题项。在保证问卷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将问卷投入使用。在实验对象的选择上,为了尽可能的保证实验对象的背景一致性和实验对象参与实验的积极性等因素,笔者选取了西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大一年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实验。在实验对象经过平台学习和交流的前后,笔者利用测量问卷对他们的网络信息辨析力水平进行了测试,以分析其差异。另外,为了验证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平台的有效性,笔者设计了平台满意度测量问卷,同后测问卷一同发放,并辅以访谈法对整个实验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对象在经过平台学习和交流之后,网络信息辨析力在整体上得到了提升。说明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的设计是合理的。另外,大部分实验对象对平台的满意度比较高,认为平台的功能满足了他们在学习中的需求。但是由于实验对象在平台上的学习和交流时间并不很久,实验结果还是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实验过程中也有些许细节有待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信息辨析力 培养模型 Moodle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5.5;G206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10-11
- 1.1.1 信息观的转变:网络信息辨析力与信息激增10
- 1.1.2 素质要求的转变:网络信息辨析力与信息素养10
- 1.1.3 人才观的转变:网络信息辨析力与人力资源强国10
- 1.1.4 教学改革的转变:网络信息辨析力与教育信息化10-11
- 1.1.5 学习观的转变:网络信息辨析力与终身学习11
- 1.2 问题提出11
-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11-12
- 1.3.1 研究目的11
- 1.3.2 研究内容11-12
- 1.3.3 研究方法12
- 1.4 论文结构12-13
- 1.5 本章小结13-14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14-22
- 2.1 相关概念界定14-16
- 2.1.1 信息素养14
- 2.1.2 网络信息辨析力14-15
- 2.1.3 大学生15-16
- 2.2 国内外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研究综述16-20
- 2.2.1 针对分析、推理和评价网络信息的研究16-17
- 2.2.2 影响因素分析17
- 2.2.3 量具17-19
- 2.2.4 培养方法19-20
- 2.3 本章小结20-22
- 第3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22-26
-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2
- 3.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22
-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22
- 3.2 马莱茨克传播模式22-23
- 3.2.1 马莱茨克传播模式概述22-23
- 3.2.2 马莱茨克传播模式论对本研究的启示23
- 3.3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理论23-24
- 3.3.1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理论概述23-24
- 3.3.2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24
- 3.4 沉默的螺旋理论24
- 3.4.1 沉默的螺旋理论概述24
- 3.4.2 沉默的螺旋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24
- 3.5 本章小结24-26
- 第4章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现状调查26-32
- 4.1 调查情况说明26
- 4.1.1 调查目的26
- 4.1.2 调查对象26
- 4.1.3 调查时间和方法26
- 4.2 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26-31
- 4.2.1 问卷编制26
- 4.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26-31
- 4.3 调查结果结论31
- 4.4 本章小结31-32
- 第5章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理论模型和培养模型建构32-36
- 5.1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理论模型32-33
- 5.1.1 理论模型构建32
- 5.1.2 理论模型内涵阐释32-33
- 5.2 网络信息辨析的思维过程33
- 5.3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33-35
- 5.3.1 培养模型构建33-34
- 5.3.2 培养模型内涵阐释34-35
- 5.4 本章小结35-36
- 第6章 培养模式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36-50
- 6.1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应用平台的设计36-39
- 6.1.1 平台需求分析36
- 6.1.2 平台设计原则36-37
- 6.1.3 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37-39
- 6.2 平台的选择——MOODLE39-40
- 6.3 平台的开发与实现40-43
- 6.3.1 Moodle的安装配置40-42
- 6.3.2 Moodle的二次开发42-43
- 6.3.3 Moodle系统框架的设计43
- 6.4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课程的构建43-49
- 6.4.1 网络课程平台的注册和课程申请43-45
- 6.4.2 网络课程平台功能的实现45-49
- 6.5 本章小结49-50
- 第7章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应用及效果分析50-78
- 7.1 实验设计50-51
- 7.1.1 实验目的50
- 7.1.2 实验方案50-51
- 7.2 实验分析51-77
- 7.2.1 问卷分析51-64
- 7.2.2 数据分析64-72
- 7.2.3 平台应用满意度分析72-76
- 7.2.4 访谈结果分析76-77
- 7.3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应用效果总结77
- 7.4 本章小结77-78
- 第8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78-80
- 8.1 研究总结78-79
- 8.1.1 研究贡献78
- 8.1.2 研究不足78-79
- 8.2 研究展望79
- 8.3 本章小结79-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84-94
- 附录1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现状调查问卷84-87
- 附录2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现状调查问卷(前测)87-89
- 附录3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现状调查问卷(后测)89-91
- 附录4 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应用平台满意度调查91-92
- 附录5 访谈提纲92-94
- 致谢94-9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丽;;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问题研究[J];学理论;2009年25期
2 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年01期
3 陈华明;李畅;;当下中国互联网语境中的“沉默的螺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绍东;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淑华;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兆新;植入式广告传播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信息辨析力培养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86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