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21:36
本文关键词: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摘要】:我国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当前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矛盾问题,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追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满足当前社会、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电气工程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其培养的人才应当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也要具备专业所需的实践技能,从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来看,其毕业生很难符合上述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本文首先考察了国外先进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并以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专业(EE)“CDIO”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分析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特色,总结“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其次,在对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沿革、改革动因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进行理论研究,并以华中科技大学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例进行具体阐述,总结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一是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缺乏对学校自身定位的考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制中缺乏对高校办学资源、师资队伍、办学特色、办学层次等方面的考虑,使得人才培养目标脱离实际;二是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匹配,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设置上关于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还有待改善;三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有待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研究性学习方法难以普及,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评价参与;四是教师缺乏工程背景,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普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教师队伍建设还不够完善;五是校企合作教育推广困难,校企合作存在“择校”倾向,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对校企合作模式有效的保障机制;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五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一是高校明确自身定位,合理定制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课程设置科学化、合理化,加强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三是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教师教学评价方法;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程能力;五是积极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合作发展平台。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0-4;G642.0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一、论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11-12
- (一)论文的选题缘由11
-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11-12
- 二、研究综述12-17
- (一)国外的研究综述12-14
- (二)国内的研究综述14-16
- (三)研究评述16-17
- 三、论文的研究方案17-19
- (一)研究目标17
- (二)研究思路及内容17-18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8-19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19-21
- (一)电气工程19
- (二)模式19
- (三)人才培养模式19-21
- 第二章 国外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21-32
- 一、“CDIO”理念21-25
- (一)“CDIO”理念简介21
- (二)“CDIO”理念的内涵21-25
- 二、“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案例—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专业25-32
- (一)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基础25-26
- (二)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理念26
- (三)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人才培养目标26-27
- (四)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专业课程设置27-28
- (五)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和特点28-29
- (六)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评估方式29-30
- (七)基于“CDIO”理念麻省理工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30-32
- 第三章 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及改革动因32-35
- 一、我国电气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32-33
- 二、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演变33
- 三、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动因33-35
- 第四章 我国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35-44
- 一、我国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35-36
- (一)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5-36
- (二)我国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36
- 二、我国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案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36-39
-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36-37
- (二)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卓越计划”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37-39
- 三、我国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点39-41
- (一)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明朗39
- (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逐渐完善39-40
- (三)人才培养教学方法逐渐成熟40
- (四)人才培养评价机制逐渐健全40-41
- 四、我国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41-44
- (一)培养目标脱离实际,缺乏对学校自身定位的考虑41
- (二)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不匹配,课程设置不合理41-42
- (三)教学方法落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有待改进42
- (四)教师缺乏工程背景,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42-43
- (五)校企合作教育推广困难,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43-44
- 第五章 我国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44-48
- 一、高校明确自身定位,合理定制人才培养目标44-45
- 二、课程设置科学化、合理化,加强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45
- 三、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教师教学评价方法45-46
-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程能力46-47
- (一)高校鼓励教师进驻企业实习锻炼46-47
- (二)积极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讲座47
- (三)加大对兼职教师的招聘力度47
- 五、积极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合作发展平台47-48
- 总结48-49
- 注释49-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附录56
本文编号:578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578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