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螺旋理论 北京林业大学 大学科技园 管理体制 治理结构 董事会制度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将科技发展和创新放在国家战略层面,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加快创新步伐,使我国在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而,增加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我国效仿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第一所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然后各地建立大学科技园蔚然成风。为了探讨我国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优化问题,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目前管理体制相关资料的详细梳理,明确从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北京林业大学以及大学科技园内部的自上而下的整个管理体制框架;采用个人访谈法对目前北京林业大学管理现状进行实际记录;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进行系统的了解,涉及国内外优秀大学科技园不同管理体制的具体执行和优缺点分析,运用三螺旋理论,以政府、大学、科技园三方的具体职能为基础,对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存在着大学和科技园管理者欠缺管理互动、科技园内部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缺乏风险投资管理体系、缺乏保证开发的经济实力、缺乏科技转化的综合优势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上述研究和结论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在北京林业大学和科技园之间构建了董事会制,加强大学与科技园之间的联系,董事会成员由大学、科技园和企业三方选出代表共同组成,形成利益共同体,监督方面由董事会成员和第三方机构共同执行,增加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内部组织部门,包括客户服务部、法务部、技术转移部和风险投资部,完善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现有管理体制。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 北京林业大学 大学科技园 管理体制 治理结构 董事会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引言8-21
- 1.1 问题的提出8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2.1 研究的目的8-9
- 1.2.2 研究的意义9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9-16
- 1.3.1 大学科技园含义10
- 1.3.2 管理体制概念界定10-11
- 1.3.3 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11-16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16-17
- 1.4.1 大学科技园16
- 1.4.2 管理体制16
- 1.4.3 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16-17
-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17-20
- 1.5.1 三螺旋理论的来源17-18
- 1.5.2 三螺旋的实现过程18-19
- 1.5.3 政府、大学、产业三者关系19-20
- 1.5.4 三螺旋理论目前存在的不足20
- 1.6 本文可能创新点20-21
- 2、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现状21-33
- 2.1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管理适用的政府层面政策法规与构架22-25
- 2.1.1 国家层面管理体制现状22-24
- 2.1.2 北京市现行适用政策24-25
- 2.2 北京林业大学对科技园的管理政策分析25-29
- 2.3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内部管理体制运作29-33
- 3.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的存在问题33-36
- 3.1 大学和科技园管理者欠缺管理互动33-34
- 3.2 科技园内部缺乏完整的管理体系34-35
- 3.2.1 人力资源保障机制34
- 3.2.2 缺乏与大学、孵化企业接洽的部门34-35
- 3.3 缺乏风险投资管理体系35
- 3.4 缺乏保证开发的经济实力35-36
- 3.5 缺乏科技转化的综合优势36
- 4、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的优化36-43
- 4.1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现有管理体制概括38
- 4.2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管理体制完善与补充38-43
- 4.2.1 北京林业大学建立董事会管理体制38-40
- 4.2.2 北京林业大学科技园管理部门补充完善40-43
- 结束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个人简介47-48
- 导师简介48-49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斌;多种模式发展大学科技园[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02期
2 李剑铭;集成创新 共建大学科技园[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7期
3 赵沁平;大胆探索 注重创新 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Z2期
4 徐磊;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2年01期
5 刘本盛,孙云茂,辛俐萍;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研究[J];科技·人才·市场;2002年04期
6 傅廷斌,李志红;关于大学科技园的若干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3期
7 朱文斌,邵明国;大学科技园规划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规划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10期
8 ;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12期
9 ;第二批启动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单[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12期
10 曾建国;论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大学、高新区、大学科技产业和地方政府的关系[J];科技成果纵横;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沁平;;大胆探索 注重创新 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上新台阶[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周诚君;洪银兴;;大学科技园:制度、环境与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范德清;;关于发展大学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和建议[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黄丽华;;大学科技园创新主体研究[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费莹;;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运作模式创新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6 李岩;;地方建立大学科技园的思路[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李宇;;嵌入大学科技园的紧密型产学研结合机制及其区域创新驱动模式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宝安;;加强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促进贵州大学科技跨越式发展[A];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刘晓雯;;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10 曲绍卫;韩晨光;;论我国大学科技创新的经济价值——基于2000年以来科技成果的统计与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敬智;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势头迅猛[N];光明日报;2001年
2 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徐井宏;大学科技园发展中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02年
3 王海容;大学科技园:激活智力资源[N];经济日报;2003年
4 记者 阮湘华;我国大学科技园试点工作进展顺利[N];科技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刘亚东;“我对大学科技园充满信心”[N];科技日报;2001年
6 记者 袁文艺 通讯员 张星;北京市确立第一批大学科技园[N];科技日报;2001年
7 记者 汤东宁;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布[N];科技日报;2001年
8 ;前进中的山东大学科技园[N];科技日报;2001年
9 李志强;创新:大学科技园生存之本[N];科技日报;2002年
10 仇方迎 阮湘华;大学科技园应把提高孵化质量放在首位[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万里;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及治理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亲国;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韩春民;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冯伟;大学科技园适应性规划设计模式的探索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侠;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霞萍;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大学科技园[D];山西大学;2010年
3 黄庆国;我国大学科技园制度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阳凌峰;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郑颖;基于利益博弈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巍;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张芳喜;我国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薛建鹏;农业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9 尹金荣;大学科技园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韩野;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模式与政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26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62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