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德育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6 18:18

  本文关键词: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德育认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认同 大学生德育


【摘要】:德育是德育者基于一定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及需要和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品性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知、情感体验、意志磨砺和行为实践等活动,形成与一定社会期望相符合的德性的活动。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选择性和独创性:只有在内心接受了某种规范或者认同该规范,才会去选择并且内化该道德规范并引导自己的行为,形成符合社会期待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因此,德育实效性的实现,必须关注德育对象对德育的认同问题,促进德育对象道德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完善。认同是与态度相联系的心理学范畴,包含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方面,为更好研究大学生德育认同,借鉴心理学理论极为必要。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人的学习行为研究为视角,以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论、自我效能论为主要构成,以关于学习行为的途径、学习行为的过程、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等为主要内容,为大学生德育认同问题研究提供重要借鉴。三元交互决定论作为班杜拉人性观的体现和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石,阐释人的表现是环境、行为、人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德育认同作为人的德育涵养的综合体现,可以借鉴三元交互决定论,从“人元”——德育者和德育对象、“环境元”——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行为元”一一德育方法的使用和德育内容的设置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已有的德育理论传承与内化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方式,这涉及道德认知层面的认同。观察学习作为人们学习方式之一,由动机过程基础上的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及产出过程构成,这就为促进道德认知层面的认同提供借鉴。自我效能论是一种积极的主观评价和信念,道德上的自我效能感则是道德主体对道德的积极评价,对修养德性的坚定性。因此,借鉴自我效能感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增进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人、环境、行为是交互作用的,行为表现与人与环境互动的情境相关。为促进道德行为,校园德育情境的营造必不可少。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离不开德育认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为德育认知层面的认同、德育情感层面的认同、德育意志层面的认同、德育行为层面的认同提供了德育理论分析的借鉴和德育理论实践的借鉴。
【关键词】: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认同 大学生德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导言8-16
  • (一)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8-9
  • 1、研究缘起8-9
  • 2、研究意义9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9-13
  • 1、关于德育认同问题的相关研究9-11
  • 2、关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德育观研究11-13
  • (三) 研究思路、框架和方法13-14
  • 1、研究思路13-14
  • 2、研究框架14
  • 3、研究方法14
  • (四)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4-16
  • 一、社会学习理论要旨及其德育观16-23
  • (一) 社会学习理论概要及其德育要旨16-21
  • 1、三元交互决定论及其德育意义16-17
  • 2、观察学习论及其德育观17-19
  • 3、自我效能论及其德育意义19-21
  • (二) 社会学习理论的逻辑结构21-23
  • 1、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基础地位21
  • 2、观察学习论与自我效能论的相互联系21-23
  • 二、从社会学习理论角度看大学生德育认同问题23-37
  • (一) 大学生德育认同问题23-26
  • 1、德育认知层面的认同23-24
  • 2、德育情感层面的认同24-25
  • 3、德育意志层面的认同25
  • 4、德育行为层面的认同25-26
  • (二) 从社会学习理论看大学生德育低认同的原因26-37
  • 1、“环境元”对德育认同的挑战27-30
  • 2、“人元”的角度对德育认同的挑战30-33
  • 3、“行为元”的角度对德育认同的挑战33-37
  • 三、社会学习理论对增强大学生德育认同的启发37-64
  • (一) 观察学习论的启发—完善课堂德育,促进道德认知37-50
  • 1、关注课堂德育的“起点”37-39
  • 2、把握课堂德育的“关键”39-41
  • 3、实现课堂德育的“目标”41-50
  • (二) 自我效能论的启发——增强道德效能感,增进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50-57
  • 1、增强教师的德育效能感51-54
  • 2、增强学生的道德效能感54-57
  • (三) 三元交互决定论的启发——建构有利的校园德育情境,促进道德行为57-64
  • 1、优化的校园物质情境的建构58-59
  • 2、积极的网络宣传情境的建构59-61
  • 3、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情境的建构61-64
  • 结语64-65
  • 参考文献65-70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概况[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5期

2 冯文全;徐东;;论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思想[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3 陈强胜;李从浩;;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4 高申春;论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J];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5 纪海英;郭本禹;;从新行为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班杜拉研究范式的转变[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6 潘清泉;周宗奎;;道德脱离的机制及其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04期

7 白洁;;班杜拉“交互决定论”与青少年道德意识环境的构建[J];浙江教育科学;2007年05期

8 李辉;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创设:现状与基本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何少群;;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09期



本文编号:630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630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9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