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学术活动视阈下高深知识的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3:20

  本文关键词:学术活动视阈下高深知识的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术活动 高深知识 特征


【摘要】:高深知识作为大学的核心,已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认同。但高深知识作为大学的核心,其本质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固有的属性与特征,这一点至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令人普遍信服的系统论述,这也直接导致了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困难,以及实践中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难以指向一个正确的、合理的且被普遍认同的方向。在大学中,学术活动是高深知识的主要活动载体,因此,在学术活动中把握高深知识的特征,不仅有益于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高深知识的内涵与本质,而且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的组织与运行规律。本文从学术活动的视角对高深知识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详细的探讨。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论述了高深知识的历史发展。历史上,作为大学中心材料的高深知识在大学中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即以神学型高深知识向古典人文型高深知识的转换与以古典人文型高深知识向自然科学型高深知识的转换。如今,高深知识正在进行第三次转型,即从自然科学型高深知识向后现代型高深知识的转换。另外在大学中,学术活动是高深知识的主要活动载体,学术活动与高深知识的关系非常密切,高深知识每一次范式的转换都会对学术活动的内涵、对象、价值取向等方方面面形成极大的影响与制约。第二部分将学术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探究了学术活动的内涵、本质、价值取向及其对象、形式与条件,从而得出学术性是高深知识的本质特征。在本研究中,学术活动的内涵是:在大学中,高深知识的发现、保存、开发、传递与应用的全部过程与环节;学术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学术活动的价值取向直接指向人、直接指向高深知识的理论价值、直接指向高深知识的智慧价值、直接指向人的道德约束;学术活动围绕高深知识为中心展开,具有深奥性;在大学中,高深知识是以学科的形式存在,不同学科之间的遵循的不同“范式”,导致高深知识具有范式性;高深知识的对象和形式特征决定了学术活动的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自由的环境与氛围;基于对高深知识的历史、价值以及学术活动的内涵、对象、形式与条件的分析,笔者认为学术性是高深知识的本质特征。第三部分通过对学术活动各个环节的分析,总结出高深知识的基本特征。高深知识的发现具有显著的默会性,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深知识中缄默知识的存在。二是高深知识的探究方式具有很强的默会性。三是高深知识发现的环境是默会的;高深知识在保存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累积性。首先,从空间角度看,高深知识的累积具有层次性与整体性。其次,从时间角度看,高深知识的累积具有时代性。再次,从主体角度看,高深知识的累积遵循认识规律,注重探究过程与思维训练。最后,从客体角度看,高深知识的累积是对真理的累积,具有相对真理性;高深知识的开发过程具有强烈的私人性。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深知识的群体专有性。二是“个人知识”的存在;高深知识的传递过程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学课堂氛围的开放性,二是师生关系的开放性,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开放性;高深知识的应用过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在学术活动视阈下,高深知识的应用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检验、发现与整合高深知识。二是为了提升人的素质与能力,推动认识主体的发展。三是为了发现与完善客观规律,推动客观世界的发展。而这三个目标能否实现,全部取决于这种实践性能否充分发挥。
【关键词】:学术活动 高深知识 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0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一、研究缘起11
  • 二、研究意义11-13
  • 1.理论意义11-12
  • 2.实践意义12-13
  • 三、文献综述13-18
  • 1.国外关于高深知识特征研究的文献综述13-14
  • 2.国内关于高深知识特征研究的文献综述14-18
  • 四、核心概念界定18-19
  • 五、研究方法19
  • 1.文献研究法19
  • 2.分析法19
  • 六、研究思路19-20
  • 第二章 高深知识的发展历程20-26
  • 一、以神学型高深知识为主导时期(12 世纪—15 世纪)20-21
  • 二、以古典人文型高深知识为主导的时期(16 世纪—18 世纪中期)21-22
  • 三、以自然科学型高深知识为主导的时期(18 世纪中期—今)22-26
  • 第三章 学术性:高深知识的本质特征26-37
  • 一、学术与学术活动26-27
  • 二、学术活动的本质27-28
  • 三、学术活动的价值取向28-30
  • 四、学术活动的对象、形式与条件30-34
  • (一)学术活动的对象30-31
  • (二)学术活动的形式31-33
  • (三)学术活动的条件33-34
  • 五、学术性:高深知识的本质特征34-37
  • 第四章 学术活动视阈下高深知识的基本特征37-47
  • 一、默会性:高深知识的发现37-39
  • 二、累积性:高深知识的保存39-42
  • 三、私人性:高深知识的开发42-44
  • 四、开放性:高深知识的传递44-45
  • 五、实践性:高深知识的应用45-47
  • 第五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2-53
  • 后记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吴洪富;;高深知识的双重性——读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J];高教探索;2009年06期

3 夏正江;论知识的性质与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周倩;高深知识: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7期

5 薛天祥;科学方法论与《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J];江苏高教;2002年02期

6 王建华;高深学问:高等教育学学科合法性的基础[J];江苏高教;2004年06期

7 王洪才;论高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J];江苏高教;1997年02期

8 刘金玉;高深学问的生态特征对大学教学的启迪[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7期

9 卢晓中;走向“社会的中心”——现代大学发展理念简论[J];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10 毛亚庆;王树涛;;论知识范式的转型与大学发展[J];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忠;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阳春;大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1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811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b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