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4:30

  本文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型大学 创新团队 激励机制


【摘要】:随着“985工程”、“211工程”的建设和“2011”计划的开展,国家正式启动了旨在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许多研究型大学更是以此为契机,不断整合科技资源,搭建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软环境”,而激励机制作为创新团队开展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也是各高校争相建设的重点。通过对创新团队类型和特点的分析,总结出我国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的现状。在诱导因素集合方面,主要的激励方式包括成就激励、荣誉激励、创新激励、权力下放、领导魅力激励等情感激励方式和工作条件激励、工作环境激励、员工福利激励、培训激励等利益激励。在行为导向制度方面,通过构建“大师+团队”的模式,引领创新团队以国家和地方需求为导向,为国家和省内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在行为幅度制度方面,团队建设遵循“择优选拔,滚动发展,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依托高校每年进行考核评估,建设周期结束由专家组进行总考核,并通过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团队建设等多个维度评价。在行为时空制度方面,突出团队、平台、学科三个主体之间的相互拉动作用,团队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基地、重点机制等学科平台集中,学科平台向更多的大的项目、大的奖项集中。在行为归化制度方面,通过奖惩机制带动,对建设结果不达标,存在学术造假的团队终止资助,追回经费并追究责任,对成绩突出的团队,给予奖励性资助,团队成员列入相关人才计划并获得进修机会。除了宏观层次的现状描述,还以大连理工大学XXX团队为例进行微观阐述。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激励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激励机制的设计、运行和实施环节还有一些缺陷,例如激励机制的设计缺乏对团队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促进多学科交叉的激励措施不到位,缺少配套政策,物质奖励比重过大,精神激励方法有限,激励政策过多倾向于团队带头人,忽视了其他核心成员,监督机制缺失,团结合作文化的忽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法和访谈法,系统阐述了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内涵与特点,从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两方面探究了阻碍创新团队激励效果发挥的因素,并建议从强化目标管理、完善配套措施、健全考核奖酬制度、加强文化建设和提高成员满意度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创新团队 激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2.1 高校创新团队管理研究10-12
  • 1.2.2 高校创新团队激励研究现状12-15
  • 1.3 研究内容15-17
  • 1.4 技术路线17-18
  • 2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18-24
  • 2.1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18-21
  • 2.1.1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含义及特点18-19
  • 2.1.2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作用19-20
  • 2.1.3 创新团队的形成机理20-21
  • 2.2 激励机制21-24
  • 2.2.1 激励机制的含义及特点21-22
  • 2.2.2 激励机制的内容22-23
  • 2.2.3 创新团队激励的实现途径23-24
  • 3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现状24-43
  • 3.1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现有模式24-32
  • 3.1.1 创新团队类型24-25
  • 3.1.2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现状25-31
  • 3.1.3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激励特点31-32
  • 3.2 现有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32-37
  • 3.2.1 经验总结33-34
  • 3.2.2 存在的不足34-35
  • 3.2.3 成因分析35-37
  • 3.3 大连理工大学XXX团队的案例研究37-43
  • 3.3.1 案例选择背景37-38
  • 3.3.2 XXX团队基本情况38
  • 3.3.3 XXX团队激励情况分析38-41
  • 3.3.4 结论41-43
  • 4 完善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激励机制43-52
  • 4.1 诱导因素方面——加强文化建设43-45
  • 4.1.1 构建团队合作氛围43-44
  • 4.1.2 提倡竞争与直面冲突44
  • 4.1.3 坚守学术传统44-45
  • 4.2 行为导向方面——强化目标管理45-46
  • 4.2.1 明确战略定位和建设目标45
  • 4.2.2 优化团队目标个体化过程45-46
  • 4.2.3 全面知识共享46
  • 4.3 行为幅度方面——健全考核奖酬制度46-48
  • 4.3.1 “整体+个人”的考核思路46-47
  • 4.3.2 强调培训和深造47
  • 4.3.3 分类激励47-48
  • 4.4 行为时空方面——完善配套措施48-49
  • 4.4.1 全面构建人才服务平台48-49
  • 4.4.2 加大科研工作投入合理化49
  • 4.4.3 开发大学基层学术组织49
  • 4.5 行为归化方面——提升满意度49-52
  • 4.5.1 实施过程责任制49-50
  • 4.5.2 内部合理分权50
  • 4.5.3 提升公平感50-52
  • 结论52-54
  • 参考文献54-5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6-57
  • 致谢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伊廷华;张潇予;李宏男;;完善高校科研团队管理及激励机制的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12年Z4期



本文编号:957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957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1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