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试论慕课对当前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冲击与应对

发布时间:2017-10-14 23:02

  本文关键词:试论慕课对当前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冲击与应对


  更多相关文章: 慕课 教师文化 冲击 应对策略


【摘要】: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以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学生进行学习的随时性以及学生多样性为特征,对我国大学教师的讲授者角色、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评教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我国大学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教师的跨文化教育能力,组建优质的教师共同体,以确保我国大学教师文化建设的成效。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关键词】慕课 教师文化 冲击 应对策略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在线教育模式。其中“M”代表massive,即大规模,是指听课的学生人数多,突破了班级授课制的束缚,能够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人;“O”指“open”,即开放,全世界的学生只要对开放的课程感兴趣,不分国籍,只需注册之后便可进行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玲玲;;“慕课”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冲击与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年2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龙;苏蕊;;慕课时代翻转课堂中学习者情感焦虑的自我调控[J];柳州师专学报;2014年03期

2 仲小燕;成云卿;;慕课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3 解为;;基于MOOCs技术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43期

4 缪琨;;MOOCs时代,我国传统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18期

5 钟雪;;慕课对普通高校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软件导刊;2014年11期

6 张春平;;基于“慕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J];职教通讯;2014年17期

7 王关嵩;魏征华;李瑾;贺斌峰;黄春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赏识[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年03期

8 卢德生;;“后学历时代”高等成人教育转型探析[J];职教论坛;2014年3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继昭;地方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其培养[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4期

2 周伟;试论理想大学教师的境界与修养[J];政法论丛;2003年03期

3 王海珍;论大学教师角色和期望的多样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贾莉莉;意大利政府对大学教师进行新的教育变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袁东华;如何科学评价一个大学教师的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6期

6 梁钊华;浅探大学教师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柴云,曾红丽,孙琪临;浅议教育创新中大学教师的创新[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8 谢鸿全;;论现代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7期

9 冯春;张进辅;葛缨;;大学教师人际价值观特点的初步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林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的历程、理论与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孟繁玲;袁孟红;李登新;;东华大学教师分类管理实践[A];第三届教学管理与课程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马立红;曲艺;刘明耀;;国外大学教师发展机构的特点与启示[A];教育科学的探索——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论文集[C];2013年

5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贺卫方;;关于停招硕士生事答批评者[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陈伟;;从牧师到教师:英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变革——以十九世纪的牛津大学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9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李永山;知识经济呼唤高素质大学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 顾海良邋田豆豆;不应片面追求大学教师“博士化”[N];人民日报;2007年

3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王海威邋刘元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大学教师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4 赵培源邋记者 张守帅;大学教师企业职工互换角色[N];四川日报;2008年

5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6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 刘海峰;大学教师不是蜡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杨明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在平等合作中将“两股绳拧成一股绳”[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教所所长 王处辉;当代大学教师的形象[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媒体工作者 晏扬;大学浮躁真是因为待遇“太差”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陈宝泉;大学教师言行应有底线[N];中国教育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冲;大学教师知识效能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4 唐忠阳;基于公平偏好评估的研究型大学教师激励契约设计[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缪榕楠;大学教师任用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曾晓娟;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素娜;英国、中国大学教师发展体系与特色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强;大学教师—学校匹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郑建辉;当代中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思想内涵的式微与复归[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柏萍;论我国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D];兰州大学;2008年

6 何芳玲;业缘资本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D];中南大学;2008年

7 张倩;我国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邓媛媛;大学教师文化:解析与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龚春芬;大学教师发展的目标取向与制度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艳;大学精神与现代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33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33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