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23:15

  本文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能够担当重任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代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当今社会也存在着一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弱化甚至是缺失的现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大学生能否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主要包括绪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般概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问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以及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五个部分。每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般概述;主要阐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并从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有能力和有担当的大学生、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问题;本章首先介绍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消极和弱化的现状,并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不强、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缺乏责任担当的实践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本章重点从社会生活环境的负面因素、高校责任教育的弱化因素、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利因素、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四个方面论述了导致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第五章加强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本章结合第三章和第四章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以及成因的分析,从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的联动培养机制、提高大学生自身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建立健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评价标准机制、引导大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本课题的研究缘起12
  •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6-18
  • 1.4.1 研究思路16-17
  • 1.4.2 研究方法17-18
  • 第2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概述18-25
  • 2.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些基本概念18-20
  • 2.1.1 责任和责任感的概念界定18-19
  • 2.1.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含义与特征19-20
  • 2.2 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基础20-22
  • 2.2.1 马克思主义的人与社会关系理论20-21
  • 2.2.2 马克思主义的责任观21-22
  • 2.3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22-25
  • 2.3.1 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22
  • 2.3.2 有利于培养出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大学生22-23
  • 2.3.3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3-25
  • 第3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与问题25-30
  • 3.1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25-26
  • 3.1.1 积极向上是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流25-26
  • 3.1.2 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消极、弱化的26
  • 3.2 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26-30
  • 3.2.1 对国家和民族责任感不强26-27
  • 3.2.2 过分强调以自我为中心27
  • 3.2.3 缺乏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27-28
  • 3.2.4 缺乏责任担当的实践能力28-30
  • 第4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30-35
  • 4.1 社会生活环境的负面因素30-31
  • 4.2 高校责任教育的弱化因素31-32
  • 4.3 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利因素32-33
  • 4.4 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因素33-35
  • 第5章 加强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35-40
  • 5.1 建立良好的家庭、高校和社会联动培养机制35-37
  • 5.2 提高大学生自身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37-38
  • 5.3 建立健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评价标准机制38
  • 5.4 引导大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38-40
  • 参考文献40-43
  • 附录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秋;;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许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1期

3 王宏亮;;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浅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S2期

4 刘淑荣;;浅谈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朱蕴丽;;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根源、危害及其对策思考[J];党史文苑;2007年18期

6 凌新华;;从社会化角度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7 蓝超英;;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7年03期

8 李萍;;大学生责任教育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9 谢伟华;;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生成才[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郭春蕾;;浅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2008年13期



本文编号:1033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033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e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