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成效为本 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 香港高校 开放大学
【摘要】: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为本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必须通过大胆的变革和创新来谋求新的发展。香港高校以成效为本的教育范式作为教育革新的手段,把课程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跑道",取得了成功。成效为本的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成果为证据。香港高校基于成效为本的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出四点特征:一是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为目标,分层级实现目标;二是以权变的课程体系让学生获得全面均衡的学习经历;三是通过指向能力发展的、细化的课程学习目标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四是为确保课程达到育人目标而赋予院校颁授的学术资格。这些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开放大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设置、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估与质量保证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江苏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教学部;
【基金】: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成效为本的课程研究——以开放大学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为重点”(2013-097Y) 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江苏开放大学研究”(A/2011/14)
【分类号】:G642.3
【正文快照】: 学习有没有真正发生?关注学习过程还是学习结果?学习是否有效?这些一直是教育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热点问题。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创造教与学的环境,确保学习者获得预期的能力。学习者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而学校作为服务于社会的主要机构,理应让学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建红;多元化的香港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探讨[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4期
2 汤智;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依据的哲学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11期
3 章玳;胡梅;;在线课程的文化选择[J];江苏高教;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胜;;复合、融合与整合: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年01期
2 李睿;;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3 李巍巍;韩冰;胡秦;;我国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4 曲艺;;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5期
5 魏娜;;香港大学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6 邓先军;汤智;;高校本科专业比较优势构建的理念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郑宏宇;司林波;彭建交;;香港教育问责制探析[J];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8 任丽清;李世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汤智;;自适应:基于CAS理论的专业特性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10 杜才平;;近十年国内高校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研究文献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宝蓉;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守波;数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统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焦磊;微型社会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娇;辽宁省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设置现状与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2 孟小军;我国高校本科阶段艺术设计学科专业设置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张伟;新时期师范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李云霞;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朱迎玲;后大众化时代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加荣;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7 李绮霞;暨南大学香港学生管理特殊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周守友;北京体育大学增设体育商学院的可行性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苟正斐;统招硕士研究生质量保证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包昒;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康;论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设计[J];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2 卢晓东,陈孝戴;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3 王德如;;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4 林君芬,余胜泉;关于我国网络课程现状与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1年01期
5 杨安文;;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听力策略培训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刘莉;战后哈佛大学课程改革的价值观分析[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7 王伟廉;试论高校课程与文化科学知识的关系[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荫贞;;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蔡则祥;张维;;高校通识教育的演变与课程改革创新——以南京审计学院实施“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为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魏小琳;;后现代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4 张扬;李孟辉;;以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02期
5 吴庆华;陈敏;;自主·经营·创新——临沂师范学院课程改革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6 佘双好;;素质教育与高等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与发展[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高鹤;;立足高校发展论高师数学专业课程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王潭;边留峰;;高校德育课程合作性学习教学探讨[J];文教资料;2011年24期
9 贺志年,杨树勋;搞好课程评估,促进课程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1989年03期
10 单辉祖;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进行课程建设[J];力学与实践;199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兴昌;;科学教育专业《中学综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精品课程建设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晴;;精品课程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郝文杰;徐克非;;搞好专业课课程建设,加速专业改造[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孙熙椿;;课程评估中诸因素权重系数分配的探讨[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5 董节英;;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陈海宁;孙芸;;高校课程改革中的精品意识探析[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7 孔祥云;;关于开设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思路与措施[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王素玲;;与时俱进 和合而兴——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之管见[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乔志宏;;“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中的若干问题[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10 赖文;;文医结合的康庄大道——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十年建设回顾(1996~2006年)[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肇庆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借鉴香港高校评价体制 拟定整肃学术不端策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吴睿鸫;香港高校为何在内地走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木鸣;香港高校、内地“状元”,都是“鲶鱼”[N];人民日报;2007年
4 仝静海;港澳高校今年录取河北考生174名[N];河北日报;2007年
5 记者 郑天虹;广东将允许港校来粤办理科院校[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本报记者 鲜晓荻;香港高校在筑举行招生说明会[N];贵阳日报;2007年
7 翟春阳;不要图谋把香港高校纳入“计划”之毂[N];中国商报;2006年
8 记者 吕诺;千余内地新生赴港报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刘昊;香港12所高校获准在内地招生[N];北京日报;2007年
10 楠桠;赴港内地生,准备好了吗?[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芳;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生教育实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志强;自由与使命[D];河北大学;2013年
3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世讴;教育硕士课程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课程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芝;地方师范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柴晋芳;哈佛大学第五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4 徐幼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朱璋龙;新中国高校课程改革史及其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海珍;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魏丽杰;高师“教师口语”课程建设的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傅奇丹;高校品牌课程建设的工作室模式之构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周莹;基于教师教育一体化视野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96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196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