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
本文关键词:不同类型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高校生源质量的评价应转向对公平性和适切性的追求;公平性强调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获得不受除能力以外的因素影响,适切性关注学生发展需求与学校定位的匹配程度。使用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的数据分析不同类型高校生源质量的公平性和适切性,结果发现:"985"院校和"211"院校更加注重以高考成绩为表征的学生能力,一般本科院校在能力的基础上关注弱势群体的成效更加显著;各类高校生源质量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适切性的要求。研究建议:未来需要更加关注高考对于学生大学预备能力的检测,"985"院校和"211"院校的生源质量需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各类院校均应结合学校定位和生源质量的特征对学生生涯发展提供恰当的全过程指导。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研究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类)2010年度国家重点课题“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AIA100007)
【分类号】:G649.2
【正文快照】: 生源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生源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基础环节。这也是近年来高校以“联盟”形式抢夺优质生源的重要原因。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扩招带来了更多的入学机会,高校的生源大战也愈演愈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3 鲍威;;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实施成效分析:公平性与效率性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9期
4 托尔斯顿·胡森;张人杰;;平等——学校和社会政策的目标(下)[J];外国教育资料;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艳;赵生慧;;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蒋毅坚;张树刚;;“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地方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12期
3 赵军;;评研究生教育的“相对独立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4 周巧姝;苗凤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养成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5 曾菊平;莫秀华;丁健;刘中兵;;“三类”本科园林专业教学面临的关键问题[J];时代教育;2012年13期
6 刘君;;也论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的关系[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温丽琴;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8 李银;;新建本科院校精品课程项目建设探析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徐刚;;入职导向:高等学校教学创新的现实理路[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冯玉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策略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家彬;中国高等学校分类方法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马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4 安锦;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与促进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薛嘉春;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郝瑜;论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邹晓平;地方院校战略规划的理论问题与个案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曹梅娟;高等护理教育质量标准构建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婧;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黄瞳山;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现代大学教师管理制度取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科举;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萌;大众化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论建构[D];河南大学;2011年
5 钟丽光;工程硕士生学习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维华;地方大学教学学术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旭枚;高等教育大众化初级阶段及中国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杨晓琴;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田玉梅;高校专业结构的演变与服务社会相关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加强;余烨樱;郑进;刘思域;;高校自主招生认同度调查[J];大学(学术版);2011年01期
2 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年03期
3 文雯;管浏斯;;大学自主招生学生学习性投入初探——以九所“985”、“211”高校自主招生群体为例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6期
4 刘海峰;高考改革的教育与社会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5 朱镜人;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6 方卫星;;中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早期试点的缘起与成效评介[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7 郑蔚;;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9年06期
8 荀振芳;汪庆华;;自主招生:精英角逐的场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9 郑若玲;保送生制度:异化与革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6期
10 郑若玲;;追求公平:美国高校招生政策的争议与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Z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六军;;云南壮剧音乐中衬词的特征——云南壮剧音乐研究(之四)[J];文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姚中兆;谢年华;祝敬萍;方鹏骞;;卖淫妇女基本特征及卖淫主要原因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 阙斌;徐佳丽;;中心城市高校办学模式的特征探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王耀中;;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5 李娜;解建红;;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和培养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王玲;;对短道速滑比赛战术特征的探讨[J];冰雪运动;2006年03期
7 堵巍峰;;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教育与管理[J];科技风;2008年09期
8 陈大勇;黄雪;谢磊;;西南地区大学生创新人格的特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2期
9 王定兴;;试析成人高校班主任工作的阶段性特征[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来华;陈月生;;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基本含义、特征和类型[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政科;;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2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兰云龙;王海龙;刘睿;;黄河上游水资源量计算评价[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建南;;水乡绍兴的水生态环境特征和保护对策初探[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5 张繁荣;;中华传统服饰色彩文化探索[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周贺玲;田晓飞;;华北中部沙尘暴的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严立冬;崔元锋;孟慧君;;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8 滕怡群;;现代学报系统的构成与特性[A];学报编辑论丛(第二集)[C];1991年
9 胡玉玲;顾晶;康建鹏;何玉娟;;2005-2008年江苏省大风事实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岳东阳;;城乡交通一体化初探[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科;全国万余学子报考我省选调生[N];四川日报;2008年
2 叶桂华;省牧院主校区迁至高教园区[N];泰州日报;2007年
3 中南民族大学 李磊邋冯玺;积极探索民族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燕铭 鲍道苏;本科办高职关键是特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本报评论员 丁永勋;大学二度改名:迟到的理性“回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赵雪;高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下降[N];科技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中小路;无法独立的“独立学院”[N];南方周末;2010年
8 王晖;我省35所本科院校新增专业100个[N];河南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周建越;苏州一年吸纳外地毕业生四万多[N];苏州日报;2009年
10 游峰;20万元奖励优秀学子[N];东莞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英;技术本科院校发展战略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志;集贸市场摊贩性病/艾滋病KAB特征与干预试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3 詹川;反垃圾邮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买琳燕;从歌德到索尔·贝娄的成长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彭里;重庆市畜禽粪便的土壤适宜负荷量及排放时空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赵一夫;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陈世宁;中西绘画形神观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智敏;别是一家自成一格[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康长春;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李明;浦江“义门郑氏”家庭教育论稿[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苗守艳;《列子》心理动词语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冬梅;论俄语报刊政论语体中的数量隐喻[D];吉林大学;2005年
6 谢智香;试论元杂剧的语体特征[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方波;山地历史城镇街巷空间特征及其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张劲松;论书院的大学特征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何江淮;我国上市公司MBO主要特征及财务绩效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黄东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51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5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