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的学科专业群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高校转型 社会经济发展 学科专业群 建设
【摘要】: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基本路径。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要与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适配性,在这一背景下,构建以优势学科为核心,与产业结构相适应,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的学科专业群,是完成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途径。
【作者单位】: 哈尔滨华德学院科研处;
【基金】: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专题研究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牵动计划重大项目(编号:QDA1211008)
【分类号】:G642.3
【正文快照】: “2014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战略切入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结构性战略调整”[1]。自此,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工程正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靳卫东;;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的动态匹配效应——就业、增长和收入分配问题的评述[J];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2 顾京;;基于产业结构的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年17期
3 潘丽;;基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2014年07期
4 常宏志;;浅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6期
5 张祺午;;驻马店论坛:多视角关注本科转型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秀;田喜洲;;人力资本和产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李延均;熊振兴;;基于失业结构性因素的税收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3 李利平;;广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4 徐迎春;郑棣;;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促进信息系评后整改工作的深度开展[J];福建电脑;2012年12期
5 孙瑶;;五年制高职旅游专业群建设模式探析[J];读书文摘;2014年16期
6 韩莹怡;吴晓华;王莉平;苏静华;;加强公共管理专业群建设 培育高素质管理人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7 胡日查;;试论高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1期
8 胡少维;;扩大投资不仅在于稳增长 更在于调结构[J];金融与经济;2012年08期
9 包玉清;刘伯臣;梁运霞;姜旭德;王伟;姜涛;刘宇峰;丁岚峰;;高职“工学结合”制药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8期
10 朱慧琴;;实践教学环节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3年2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作生;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价值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任宇;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姜雨;人力资本与技术选择适配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程莉;1978-2011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延;陕西省高校开展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中人际关系和人际信任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韩莹;我国收入分配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江奇;我国人力资本结构对FDI的影响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4 周光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5 赵佳;四川省促进产业升级的人力资本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段龙龙;就业结构、经济趋同与收入分配差距研究:基于中国三大区域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7 张轲;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杨洪辉;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预测[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9 张蔚琪;航空高科技企业复合型人才能岗匹配测算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10 邵来峰;中国人口转变、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产业结构升级[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蚌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蒲艳萍;陈娟;;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与协整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冉茂盛;毛战宾;;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叶琪;;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互动[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5 蒋振声,周英章;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动效应:中国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许文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演进与流动性过剩[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8期
7 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8 李金华;;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变轨迹、σ-收敛性与空间集聚格局[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9 王云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解决就业问题的选择[J];当代财经;2003年03期
10 靳卫东;;“公平与效率之争”的根源、分歧和总结[J];当代财经;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艳红;;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3期
2 易新河;;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罗勇武;刘毓;肖冰;易峥英;何芸;;高职院校专业群研究现状述评[J];职教论坛;2008年11期
4 王清华;;专业群经理岗位建设透视——专业群建设系列研究之一[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黄盛兰;;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王清华;;专业群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专业群建设系列研究之二[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吴小蕾;;高职院校专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23期
8 常宏志;;浅论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06期
9 肖坤;陈粟宋;陈燕舞;;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J];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04期
10 李桂霞;;基于适应珠海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0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福智;;技工院校专业群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2 钟建明;;云南省开设计算机类高职专业公办院校和专业群的定位及对策的比较研究——以玉溪农职院计科系为例[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缪志聪;江苏打造老年服务业专业群[N];中国教育报;2011年
2 特约记者 汤国庆;江海学院打造重点特色专业群[N];扬州日报;2012年
3 夏晶莹邋记者 叶小静 通讯员 姜瑜;温职院打造国字号专业[N];温州日报;2007年
4 王彬;信息学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确定十个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五大专业群[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5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沈斐敏 教授;海陆并进 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N];中国交通报;2010年
6 淄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鹿林;打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N];淄博日报;2009年
7 车玉;打造两大新兴专业 发展9个特色专业群[N];常州日报;2013年
8 苏峤;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实施“5111”科技富农工程[N];江苏教育报;2009年
9 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王振洪;高职:校企“网状”合作新趋势[N];光明日报;2011年
10 刘建平;锻造专业品牌 提升竞争优势[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娜;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2 于晓棣;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金晶;铁路高职院校人才市场分析与营销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61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61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