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师能力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兼论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本文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师能力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兼论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
【摘要】:教师是影响高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能力发展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国外高校对教师发展的研究及实践成熟并已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相比之下中国的理论研究稍显薄弱,但这一主题已引起各界的重视。2012年7月教育部批准了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显示了国家对教师发展这一议题的关注。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实践,从教师对能力发展的自发性和认同感,教师能力发展机构的设立以及教师能力发展机构的功能等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作者单位】: 中国民航大学教务处;
【基金】: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11ZD002)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CEXII4015)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高校教师在整个大学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因此可以说教师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力量。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高校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更大的能力、投入更多的精力,这就需要高校制定特定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的历程、理论与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 曹淼孙;梁志星;;基于CDIO理念的工程专业教师角色转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3 李红惠;;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的建设趋势研究——以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陈述稿为分析样本[J];复旦教育论坛;2013年01期
4 谢安邦;;自我发展 规范管理——国外高校"教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5 胡锋吉;;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理论思考与策略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3年03期
6 曹琦林;;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职能定位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年04期
7 施晓光;夏目怲也;;日本“大学教师发展”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名古屋大学的个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潘懋元;;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在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詹泽慧;李晓华;;美国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对话美国迈阿密大学教学促进中心主任米尔顿·克斯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09年10期
10 冉源懋;;澳大利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机构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晓光;;促进高校教师发展(FD):政府与高校共同的责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01期
2 曾祥翊;;从国际学者对话透视教育技术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3 孔娟;;浅议理工科院校音乐公选课教学[J];大舞台;2012年01期
4 原霞;;教师学习共同体: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一种新范式[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德力;梁秀梅;李雪峰;包玉山;刘萍;;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实际[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连红;陈德良;;教师教学发展:高校教学文化建设的核心与要求[J];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03期
7 袁欣;姚纯贞;;信息化教育条件下大学英语教师培训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高桂云;王兆瑞;;2001—2009年我国大学教师发展的研究现状及进一步推进此研究的建议——基于文献计量的统计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年02期
9 吴薇;;荷兰大学教师发展研究轨迹探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5期
10 庞海芍;;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春瀛;高校教师专业化成熟度测评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惠君;“校园内的公共服务”: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改革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卫荣凡;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金春;我国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理念与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仁燕;高校内部行政法律关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张俊超;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禹旭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高校女教师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哲;高校科技工作者激励机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姝;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梅红娟;论大学教师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陈明伟;我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馨芳;大学教师专业化简论[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关梦婉;泰国汉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姚文均;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敏;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佳;澳大利亚大学教师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钱军平;再生性:高等教育质量观新解[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梦洁;大学教师发展之个人素养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英;陈君;;日本大学教师发展制度化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林杰;;美国大学教师发展运动的历程、理论与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3 薛成龙;邬大光;;论学分制的本质与功能——兼论学分制与教学资源配置的相关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3期
4 常思亮;;美国大学学分制的发展历程与特点[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5 杨晓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6期
6 袁祖望;实行学分制的辩证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7 陆小华;熊光晶;陈珠琳;;设计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8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庄哲民;陆小华;熊光晶;;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9 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的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李曼丽;;工程教育体系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美国与德国的范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侯艳芳;我国高校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铭心;从高校教师培训到高校教师发展[D];厦门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林,罗红;基于系统论的高职教师能力结构探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谭咏梅;新课程与教师能力发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3 李云德;;“反思”——教师能力迅速提升的法宝[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8期
4 孙冰;;高职院校英语教师能力漫谈[J];中国市场;2006年48期
5 曹长德;陈修梅;;科学人文教育融合与复合型教师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综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吴华;张莉;;国内外数学教师能力结构研究的比较与启示[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周强;;论教师能力培养与提高的途径[J];江苏高教;2008年04期
8 何芳;钟华;邓峰美;张万江;张春军;;新世纪教师能力探讨[J];农垦医学;2008年04期
9 董荣吉;;影响高职教师能力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职业;2008年20期
10 董荣吉;金永淼;;影响高职教师能力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喜凤;赵红兵;郭海英;;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师是关键[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陈飞;;数学教研组活动提高青年教师能力的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恤;刘岩;;读书、研究、总结是提高教师能力的途径[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马赛;青年教师能力在下滑 缺乏实践经验是主因[N];联合时报;2013年
2 张兴华;着力建设教师能力平台[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诸复祈;建立科学能力结构[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周波;教育信息化“蝶变” 助力“学有良教”[N];成都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周波;推动教育“云”中漫步[N];成都日报;2013年
6 张健;深化课程改革要突破条件制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中澳(重庆)职教项目中方专家组长 赵为粮;借鉴与创新:中澳(重庆)职教项目的实施与成果[N];重庆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春燕;网络环境下教师能力自我完善方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葛炳伟;教师专业化视角下高职教师能力结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王艳霞;当代中小学教师能力的缺失与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能力转变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永涛;个别教学中教师能力提高策略研究与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琳琳;河南省中职“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9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26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