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小院”培养模式探索
本文关键词: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小院”培养模式探索 出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对当前农业院校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驻农村基地科技小院为载体,以技术人员身份开展农技服务,在农业技术示范和生产活动中发现、研究并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学校+基地+乡村"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对该模式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了说明。
[Abstract]:Tak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full-tim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master is analyzed; the master in the base of r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mall courtyard as the carrier, to carry ou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ersonnel identity service, found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research and solve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raining mode of three-in-one school + base + village", the main approach of the model and results are given.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对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较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农业院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农业经济发展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旭;郑群;马修真;;“五位一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1期
2 高玉英;;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李秀坤;李琪;高明生;孙凤义;宋瑞琳;;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因素及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科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05期
4 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6期
5 李峰;韩杰;郑延玲;彭秀芬;;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年12期
6 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4期
7 徐慧;;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今日科苑;2009年07期
8 周涛;王晖;叶红齐;钟宏;满瑞林;;化工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31期
9 王润莲;杜柄旺;;养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10 连铸淡;陈新超;徐永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相哲;李松淑;;大类招生与培养模式的思考[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2 王显利;张士成;孟宪强;刘茉;;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咏梅;陈少蓉;;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真;魏雯;林菲菲;;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构建及培养模式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5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耿青松;;小学教师数学文化观的调查与培养研究[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川;崔碧海;;土木工程“工程建造”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立山;姚丽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贺庆棠;李勇;张敬;;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A];《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孙建华;;应用性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徽 记者 赵建春;南京理工大学构建多级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毛学农;创新“零对接”的培养模式[N];江淮时报;2007年
3 记者 刘卿;云南经管院落户留学韩国新模式[N];昆明日报;2008年
4 记者任丽梅;高校将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创新能力[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龙永筑;“贯通式”培养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中国教育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张蕾;“校内外双导师”打造合格音乐教师[N];音乐周报;2008年
7 申琳 罗静;南京大学探索“2+2”培养模式[N];人民日报;2006年
8 黄豁;全国8000名大学生报考重庆村干部[N];中国改革报;2008年
9 记者 郑荣 通讯员 刘人嘉;创新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记者 徐敏;本科生可直接读博士[N];解放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晓梅;研究生教育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适配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红;地方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心雨;体育硕士研究生弹性学制培养体系探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3 石倩;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文曦;美国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王淼;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婷婷;从学缘看学术型体育研究生招生培养[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7 王朋;我国高校图书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8 林启者;基于项目的数字内容人才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杜刚;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四海;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79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79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