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学科文化冲突融合与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5 07:10

  本文关键词:大学学科文化冲突融合与创新研究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学科文化 差异 冲突 融合


【摘要】:学科文化间的冲突融合可以促进学科文化和大学文化建设。学科文化冲突来源于学科分化基础上的学科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在学科知识、文化层次和范围上都有所呈现;学科文化的冲突发生在交往过程中相异学科文化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在价值观、语言与思维方式和生活样态等方面;同处一大学的学科文化融合是指学科文化在合作中相互吸收有利因素,形成交叉学科或者优化原有学科。这种融合方式有交叉式、扩展式和深层次价值共核融合。大学学科文化在不同学科文化的冲突融合中实现物质性、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的创新,以培育新的文化力,促进大学文化建设。
[Abstract]: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ary culture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culture and university cultur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basis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ubject disciplines on the disciplinary culture conflict. This difference in knowledge, cultural level and scope are presented; the conflict of discipline culture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each different disciplinary culture embodied in value. Concept, language and way of thinking and life style etc.; disciplinary culture integration refers to the same university disciplinary culture and absorb each other favorable factors in the cooperation, forming a cross discipline or optimization of the original subject. This combination method, cross type, extended type and the deep value of nuclear fusion. University disciplinary culture material, in the conflict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cultural fusion in the behavior layer, system innovation and spirit, to cultivate new culture,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党委;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学科文化,学科领域积淀的独特知识、信仰、技艺、思维、行为习惯和语言等的总和,和母体文化一样是一个复杂的整体[1]。学科文化立足学科,是生存在学科领地上相互联系着的学术部落景观[2]24。学科文化超越大学:比彻认为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环境下,还是有一个清晰的历史学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华丽;;大学文化建设应关注成员潜在基本假设[J];江苏高教;2011年01期

2 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童蕊;;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学科文化冲突分析——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1期

4 高山;游玉佩;向应明;;大学学科文化核心要素及其认知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03期

5 肖楠;杨连生;;大学学科文化及其“生成-演化”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0年12期

6 罗卫东;;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创新的新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胥秋;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薇吟;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立志;曹亚玲;;从经济法视角看社会团体的法主体地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孙显元;;科学发展观展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兼论“两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东徽;明珠;蔡晓琳;;高等院校校园景观特色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7 杨丹;刘自敏;;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系列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8 王端庆;钱静;于永华;;深化教改,培养前瞻性专业人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明成满;;思想政治理论课结合群体性事件进行教学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马云霞;缪昕;;融入人文教育,,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郝明;;政府转型条件下公民话语权实现的探讨[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刘仲林;;论中国文化和科学文化会通的新文化建设[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陶迎春;;浅析量子阶梯与学科交叉方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周敏浩;刘彦蕊;;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范式与表现形式评述[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王志慧;;浅论全球化背景下科技与人文关系[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敬;审计期望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谭金明;高等农业院校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晶晶;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兆丰;基于竞合战略的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优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姜自安;马克思主义阶级冲突理论与实践[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海鹏;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炜;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跨学科学术组织[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鲍嵘;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3 孙进;;德国的学科文化研究:概念分析与现象学描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4 张晓琴,张萍;学科文化与高校管理创新[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3期

5 解恩泽;论交叉科学的形成[J];东北师大学报;1990年02期

6 马宗晋;学科交叉的自我思考[J];地球科学;2002年05期

7 李余生,张怀国,殷辉安;学科文化建设的理性认识与思考──学科文化及其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关系[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1年04期

8 李余生,张怀国,殷辉安;高校学科文化及其建设探讨之一 ──学科文化的涵义[J];地质科技管理;1998年S1期

9 炎冰,宋子良;交叉学科发生论──分子生物学案例解析[J];大自然探索;1996年02期

10 钱佩忠;;高校跨学科研究的组织和障碍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江苏省天一中学 沈茂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薇吟;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陈婵;高等学校跨学科组织的系统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甜甜;;从我国人权立法与国际人权公约的冲突看二者之差异[J];南方论刊;2007年01期

2 徐炳勋;试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冲突与融合[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赵杰;赵宏义;;质疑普世伦理[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玉梅;用第三种文化解决中外文化冲突[J];嘉兴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5 杨胡列;;从差异和矛盾中认识和把握和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2期

6 李思明;李健;;略论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与比较[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丁亚敏;;化解政治课堂合作学习带来的“冲突”[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12期

8 何怀宏;;哪些差异?何种共识?[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陈振峰;;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冲突[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夏望秋;;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成因分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军英;宋玉民;王辉;李慧萍;;地面最高温度人工与遥测数据差异的原因[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曲薇蔚;;“两类人”看强交际环境文化与弱交际环境文化之间的冲突[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赵亚南;;浅析电视灯光和舞台灯光的差异问题[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4 董晓菲;韩增林;;中国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差异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黄开宇;;婚姻冲突与顺应不良关系研究的新进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哲;;分析美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孙彩云;;从叫魂看中西冲突[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袁志强;;并购企业整合研究[A];第九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文才;;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差异[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爱德华·W. 赛义德 刘耀辉/译;无知的冲突[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吕志星;黎以冲突再升级[N];人民日报;2000年

3 鞠强;让冲突增加绩效[N];市场报;2002年

4 齐伟;摩托罗拉的冲突与创新[N];北京科技报;2001年

5 记者欧玉成;刚果(金)冲突又起[N];人民日报;2002年

6 记者李强;冲突和发展是世界两大特点[N];人民日报;2002年

7 记者 顾震球;冲突区勿伤平民[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记者 王能标;乌卢同意结束冲突[N];人民日报;2000年

9 苏杨;旅游与环保,双赢还是冲突?[N];学习时报;2002年

10 邢贲思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文明果真会冲突吗?[N];北京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5年

2 巴桑卓玛;中小学生对统计的认知水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彩霞;刑法空间效力论[D];武汉大学;2005年

4 袁新华;生态旅游者环境态度与行为差异及其绿色营销管理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5 王伟;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珠江河口治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刘军;阶层文化的冲突与整合[D];复旦大学;2008年

7 魏红;区域贸易安排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罗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耿明建;不同硼效率棉花品种对缺硼反应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10 宋国友;国家冲突阴影下的贸易增长:一种社会—国家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梅;学习风格论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帅;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特征的定量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3 韩柳滢;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与协调[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铁锤;从主导哲学精神看中西媒体功能定位差异[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康楠;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差异及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周薇;从目的论角度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汉译[D];暨南大学;2007年

7 王玉兰;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与会计制度差异与协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于青林;现实与理想的冲突[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继承;寻求冲突中的平衡[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陆礼春;中庸之道与《女勇士》和《喜福会》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82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82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c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