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人本主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丢失与寻找

发布时间:2018-01-05 13:30

  本文关键词:人本主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丢失与寻找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本主义 高等教育 通识教育 博雅教育 跨越式发展


【摘要】: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内涵是发现人的价值与潜能,尊重人的自然本性与自我实现,培养理性和美德兼具的全面发展的人。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追求"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内涵渐行渐远。为此,应该从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推广通识教育、去除高校行政化等多方面来寻找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复归。
[Abstract]:The core connotation of humanism education view is to discover the value and potential of human beings, to respect human nature and self-realization, to train people who have both rationality and virtue in an all-round way.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far away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adjust the curriculum,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popularize general education. Remove the administr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other aspects to find the return of humanistic educational idea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
【基金】: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分类号】:G649.2
【正文快照】: 一人本主义的教育传统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斯巴达人尚武,雅典人尚文,[1](p.12)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与其社会、文化发展过程同步,希腊人建立了较完整的学校制度,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为西方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公元前五世纪中叶起,雅典就开始实行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梅君;刘冰;;基于自组织的网上答疑系统的设计[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2 赵保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避免“合法性危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梅养宝;;从教师劳动的特点看教师职业的道德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方双虎;;威廉·詹姆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张道全;略论人的素质的形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周小琪;;试谈语文课程改革的人本主义趋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7 代琳;;浅论师范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霍文华;;外语语言焦虑的探究及应对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于忠辉;论教育生态平衡与素质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南燕;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探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吕明臣;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主体的认知加工[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宇文;社本主义教育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霍涌泉;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力波;;人类学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J];高教论坛;2011年09期

2 曹颖磊;;通识教育的发展与现代教学改革——以某“211”高校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3 雷贤辉;;另类教育模式:博雅教育[J];黄金时代;2007年09期

4 刘清涛;;浅谈通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3期

5 徐珊珊;;谈海关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应解决的问题[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6 梁忠;;探讨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调整[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7 董云川;周宏;;“文化”的遗憾——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十五载回眸[J];高教探索;2011年04期

8 侯红玲;;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年07期

9 聂霞;;试析中国倡导通识教育的原因[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10 刘学明;;重视高校通识教育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文学类公选课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妍鹏;戴春爱;;关于开设“化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雪竹;;高校学生社区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析[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杨秀芹;;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过程与实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玉宇;;利用金融工具加快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思考[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黄玲毅;;浅谈高校双语教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栾奕;;高等院校开办医学编辑学专业的可行性分析[A];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5年全国医药卫生报刊主编和编辑岗位资格培训班讲义[C];2005年

7 陈煜;叶祥凤;;高等学校柔性定制人才模式探讨[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中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我见——高等音乐教育扩招后带来的若干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魏中华;陈雪梅;边扬;赵晓华;;浅谈交通工程专业的创造教育[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10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德胜;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王雅静 实习生 韩婕;夯实大学生的“基础”[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3 林安梧;台湾通识教育发展现状[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张晓艳;通识教育:舶来品走着来时路[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5 安徽大学高教所研究生班 熊寿梅;发展高等教育应当把握好度[N];安徽日报;2009年

6 本报评论员 魏英杰;通识教育如何可能[N];杭州日报;2009年

7 ;大学通识教育:心灵的攀登[N];解放日报;2009年

8 丘成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把脉高等教育[N];解放日报;2010年

9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郭英剑;高等教育应该“从有用之中辨别出高贵与美”[N];中国经营报;2010年

10 ;通识教育再认识[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刘孙渊;江苏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4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余承海;美国州立大学治理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汝霜;自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演变[D];汕头大学;2010年

2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宏茜;云南与东南亚高等教育合作的供给与需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7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9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3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83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