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法—多水平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
本文关键词:多方法—多水平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知识精加工"到"知识贯通"需要一个过程,而实践培养过程是提升人文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经历这一过程的必经之路。设计多方法—多水平的实践培养模式有利于人文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其中,对人文本科生培养的具体实践理念、课程及激励机制是关键所在。
[Abstract]:From "knowledge processing" to "knowledge through" the need for a process, and the training process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humanities, experience is the only way which must be passed in this process. The practice design method multi level training mode for Humanities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the training of undergraduate humanistic concrete the practice of philosophy, curriculu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is the key.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
【基金】:新世纪教学研究所项目“高等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教研所[2009]02) 江南大学重点学科培育点建设项目“大学生工作记忆能力、元认知策略、自我解释与英文阅读理解成绩的关系”(2011RWXY014);江南大学本科教改项目“多元网络型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JGB2011111)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一、人文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研究现状(一)本科创新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的现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已经增添了新的内容。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也应是多样化的。人文本科人才是社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春萍;;实践教育:大众化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江潭瑜;;“实践教育”的意义与价值[J];学术界;2008年03期
3 杨美成;;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张厚军;;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途径研究[J];中国教师;2009年S2期
5 张恬恬;;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0年18期
6 周富彦;郭瑞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及实践教育——以西安理工大学创业设计大赛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7 王天曦;李鸿儒;;建设世界一流的实践教育中心——清华大学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年S2期
8 金诚;陈定方;;弦歌不辍 和谐发展——人文视角中的斯坦福大学[J];教育与现代化;2007年02期
9 杨辉媛;谭伟杰;;浅析在高校扩招的形势下提高电子类专业实践教育质量的意义与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2期
10 郜舒竹;李玉华;;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的初步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投身社会实践 谱写青春之歌[N];重庆日报;2010年
2 经济管理学院 夏辉;了解中国 了解农村[N];新清华;2005年
3 记者 飞雨;推动实践教育向纵深发展[N];新清华;2005年
4 记者 卢小兵;提升要求,,丰富内涵[N];新清华;2004年
5 史静寰;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N];新清华;2005年
6 本报记者 蔡闯;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的批示清华师生谈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N];光明日报;2005年
7 ;清华大学关于加强实践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N];新清华;2005年
8 记者 飞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新清华;2005年
9 ;实践教育教学理念探讨[N];新清华;2004年
10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 程钢;激活古代人文传统 开拓人文实践教育新领域[N];新清华;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志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研究与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朱飞;昆明市本科院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状况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刘章智;重庆市大学生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4 邬守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践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朱友梅;管理学视野下的当代高校实践德育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刘沫;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黄红旭;论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D];江南大学;2008年
8 余钟;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志雄;研究生兼职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冯艳菊;现阶段大学生道德实践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3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8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