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求是”还是“求利”:学术资本主义语境下中国大学的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7 01:17

  本文关键词:“求是”还是“求利”:学术资本主义语境下中国大学的学术研究 出处:《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术资本主义 中国大学 学术研究 求是 求利


【摘要】:在学术资本主义的语境下,学术研究中"求是"与"求利"的冲突日益凸显,二者的融合需要一定的条件。中国大学由于这些条件的缺失,使得学术资本主义与泛化的行政权力形成一种共振,造成大学畸形地向"权力"和"市场"端发展,而日益远离传统的"学术",进而导致学术研究一边倒地偏向"求利"的局面。要扭转这一趋势,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academic capitalism , the conflicts between " seeking truth " and " seeking interest " in academic research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 and the fusion of both requires certain conditions .

【作者单位】: 湖州师范学院;
【分类号】:G644
【正文快照】: 学术资本主义指院校及其教师为确保外部资金的市场活动或具有市场特点的活动。[1]作为一种无法避免的浪潮,它几乎席卷了全球的大学,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国各种类型的大学也不例外。学术资本主义对大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办学理念、治理结构、本科生教育到大学声誉、办学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阎光才;;学院人的“癖好”与大学的制度安排[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杨;“飘”年代的女性物语——对林白小说的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宋贻强,杜月秋;司法职业共同体界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朱林,朱进;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朱庆育;寻求民法的体系方法——以物权追及力理论为个案[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6 陈超,顾淑霞;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7 康瑜;试论全球化视角下高等教育的社会批判功能[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8 生兆欣;;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9 王生钰,李培凤;论高等学校管理的新视角——知识分子及其组织的本质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10 刘俊英,武旭;学术规范与知识分子良知[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马凌;高建惠;;后现代中的学院派知识分子[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韩水法;;什么是政治哲学?[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孙承希;醒狮派的国家主义思想之演变[D];复旦大学;2003年

5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侯运华;晚清狭邪小说新论[D];河南大学;2003年

7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永春;《少年中国》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费安玲;著作权的权利体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世界;当代中国村级治理变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罗立军;章学诚道学史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艳玲;《豆棚闲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柯遵科;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科技观及科技制度安排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于琦;萨伊德知识分子论及其当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佃亮;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政治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7 胡晶君;国立中山大学学校管理探析(1924-1931)[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文元;对农民实利的守护[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益;王朔小说中“另类”知识分子形象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钱章胜;“成为你自己”——鲁迅、鲁迅现象和现代性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庆豪;;我国公立大学校长地位的法学审视[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2 孙玉霞;;消费主义价值观批判[J];浙江学刊;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道玉;;中国大学历史上的美丽时段[J];发现;2010年08期

2 张楚廷;;大师之谓也,还是大“官”之谓也?[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3 李侠;;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4 倪军;;中国大学究竟“输”在哪?[J];新教育;2011年08期

5 ;第四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将于11月举办[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7期

6 湛中乐;苏宇;;对中国大学引入董事会制度的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理查德·莱文;;关注清华及中国大学的崛起[J];国际人才交流;2011年07期

8 杨福家;;一位大学校长的演讲:中国大学走向何方[J];基础教育;2006年01期

9 曹建国;;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大学需练好内功[J];文教资料;2011年20期

10 张鸣;;中国大学的出路在哪里?[J];生活教育;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千目;戚ng;侯君;;一种高校科研竞争力的测度方法[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白玮;;“鲁艺”与中国大学精神塑造[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李福军;;试论儒家诚信观在当代大学建设中的地位[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侯海燕;屈天鹏;刘则渊;;科学学在中国大学的兴起与发展[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高明生;;现代中西方高等教育理念比较研究[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6 白玮;;鲁艺与鲁艺精神评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岳卫平;;Thomson Reuters科技集团与中国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战略合作[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4: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创新与共享[C];2008年

8 李焰;;从中美高校比较中看中国心理健康教育[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9 李延保;;珍视传统 凝聚精神——兼谈中山大学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中国大学的一份特殊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赵志疆;不要误读“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N];广州日报;2005年

3 ;中国大学支出费用最贵[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4 黄振中;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中国大学的百年与未来[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记者 王晖;郑大河大同列中国大学百强[N];河南日报;2009年

6 张旭;诺华公司成立诺华中国大学[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我们可以做出中国大学最好的研究”[N];经济视点报;2009年

8 徐锋;“中国大学为世界作贡献”的讽谏意味[N];广州日报;2010年

9 黄培昭;埃及将诞生第一所“中国大学”[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袁新文 申琳;中国大学急需补上“短板”[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晓刚;我国大学课程观的反思与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周玲;大学组织冲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欧阳文;大学课程的建构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魏海苓;战略管理与大学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郭丽君;学术职业视野中的大学教师聘任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查永军;中国大学学术管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庄峗;大学综合评价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李爱民;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龙;新时期中国大学学术治理改革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何亮姬;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王景瑞;中国大学异地办学的现状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沈媛媛;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川林;中日大学环境教育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殷之明;中国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杨思帆;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研究:中美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徐莉;国内大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刘爱生;大众化进程中的中国大学特色探析[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查吉德;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及其因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390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90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0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