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维度结构与测量

发布时间:2018-01-07 20:15

  本文关键词: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维度结构与测量 出处:《人口与经济》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维度 就业能力测量 大学生就业 人力资本


【摘要】: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在界定就业能力定义的基础上,遵循国际规范的方法编制了预测量表,然后以827位应届毕业生为样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得出和验证了包括社会交往能力、个人展示能力和就业求职能力三个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维度和测量量表。统计分析证明该就业能力维度结构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研究结论操作性强,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另外,研究延伸和丰富了人力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为就业能力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employability, and following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method, this paper compiled the forecasting scale, and then took 827 fresh graduates as a sample, through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variance analysis of multiple 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ing social interaction ability. The employment ability dimension and measurement sca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ersonal display ability and employment ability.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employment ability dimension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n addition, the study extends and enriches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and labor market search, and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employability.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MBA教育中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基金】: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396-GK100014)
【分类号】:G647.38
【正文快照】: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让学生、家长、高校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1~2]。但现有文献对就业能力和结构维度的概念界定不清晰,缺乏易于测量的量表,影响了研究结果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的应用。本研究根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永坡;人力资本一般性和专有性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赵宏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风险与大学生择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年02期

4 郭文臣;迟文倩;肖洪钧;乔坤;;可就业能力研究:价值与趋势[J];管理学报;2010年05期

5 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7 吴斌;谭捷;蔡涛;;广东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J];青年探索;2007年04期

8 徐晓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J];青年研究;2002年06期

9 田永坡;俞婷君;吴克明;;工作搜寻、配置能力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研究[J];青年研究;2007年03期

10 洪莹;吴健豪;;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证研究及思考[J];人口与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锐;;社会资本视野下的研究生就业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刘家树;齐昕;;基于微笑曲线视角的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张心淼;赵黎明;;现阶段就业模式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特征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郑洁;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杨炯;;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焦健;窦尔翔;景春梅;吴航;;高等教育财务特征及其融资模式[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左玲玲;西方教育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嬗变和演进——从人力资本理论到社会资本理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赵陈萍;;高职非特色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探析[J];才智;2010年27期

9 曹小艳;柴九昌;;浅析高校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渗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2期

10 王雅荣;;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高等教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元伟;郑继国;吴常虹;;初次就业搜寻时间的因素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田永坡;;高等教育扩展与“知识失业”:国外的研究和经验[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周培明;胡芳;;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分析——对订单培养模式的调查[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宁本涛;;金融危机背景下求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战略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璇;张智敏;;大学生一般就业能力结构初探及现状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毕先萍;;技术进步的技能取向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9 李卫东;;阶层背景、性别与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史保金;张永生;彭志华;;大学生初次求职的二元性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袁乐平;长期的总量性失业理论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郑美琴;女性的选择权与劳动参与决策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丁仁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劳动供给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熊德义;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6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齐家滨;社会资本、技术特征与软件技术人才流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张宝蓉;台湾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王小明;社会资本的经济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丽丽;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农郁祺;市场导向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裕豪;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验证[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凤娇;金融危机视角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贺艳荣;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付云蛟;某大学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徐胜兰;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莹莹;新形势下江西省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琪;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杰;人力资本、求职行为与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国学;谢晋宇;;可雇佣性教育模式:理论述评与实践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大学毕业生失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聂晶,傅安球;上海市大学生常见一般心理问题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3期

4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5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6 齐艳,刘晓红,邓光辉,李川云,唐云翔;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编制及试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武国城,伊丽,郝学芹,马雪松,邓学谦;军人心理适应性量表的编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22期

8 郭明方,赵佩玲,王奎;运动员心理症状自评量表的编制[J];福建体育科技;2002年03期

9 向敏;王忠军;;论心理学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的对立与整合[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朱若霞,马小洁;略谈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观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6期

2 沈仰佑;;大学生就业应给予尊重[J];教育;2009年05期

3 李龙;;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须着力于根本[J];时代青年(月读);2009年05期

4 汪伟;;大学生的饭碗在哪里[J];椰城;2009年03期

5 胡旭;;从大学生就业报道审视媒体的“话语失真”[J];今传媒;2009年06期

6 代洪甫;;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及提高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01期

7 郝磊哲;;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J];科学大众;2009年03期

8 能和平;;让知识成为大学生掌控自己命运的力量[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9 朱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韩郦;;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J];职业;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劲松;;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与思考[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王秀芳;胡彦勇;薛银卓;;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A];全国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亚东;沈晓;;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新思维[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5 宁本涛;;金融危机背景下求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战略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大勇;;试析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与求职就业困难[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张松梅;;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30年的历程与思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8 罗峥;付俊杰;张腾月;张寓杰;赵晶;;大学生可就业能力的结构及测量[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程明武;张永奇;;论就业环境再造与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拓展[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10 王宪明;;大学生就业“经验”门槛的人力资本问题分析[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期主持 王根喜;为大学生就业点亮明灯[N];安徽日报;2005年

2 秦建国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院公共管理系;转变企业用人理念 促进大学生就业[N];中国改革报;2005年

3 记者 张孺海 通讯员 董艳;他们更让人牵挂[N];湖北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林;大学生就业,家长操碎心[N];河南日报;2005年

5 ;天生我材必有用[N];湘潭日报;2005年

6 ;提前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姜锦铭;为大学生就业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本报记者 冯蕾;610万大学生就业压力如何缓解[N];光明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车辉;大学生就业:多方携手应对挑战[N];工人日报;2008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龚丹韵;风暴中,大学生就业如何安全“入港”[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薛利锋;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军利;过度教育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吴冬梅;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当代中国大学生幸福现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崔智涛;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微;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变化轨迹与规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洪章;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U

本文编号:1394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94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c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