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院知识分子与大学公共性的自我实现
本文关键词:论学院知识分子与大学公共性的自我实现 出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学院知识分子 大学公共性 自我实现 学术自主
【摘要】:学院知识分子作为大学内部的核心主体,是影响大学公共性自我实现的关键要素。近些年来,学院知识分子公共性的式微,某种程度上招致了大学公共性的衰退。就此层面而言,提升学院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是大学公共性自我实现的条件保障。
[Abstract]:As the core of College Intellectuals in the University, ar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f realization of the public nature of the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the decline of public intellectuals, to a certain extent led to the decline of public university. On this level, enhance the publicity of college intellectuals, University public security is the condition of self realization.
【作者单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分类号】:G640
【正文快照】: 对大学公共性问题的探讨,一直是近些年高等教育的焦点。毕竟,大学公共性的衰退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影响大学公共性衰退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以大学为参照物,有外因和内因之说。但目前,对大学公共性衰退缘由的探究,诸多学者都是从大学外部———政府和市场,作为研究视角。实际上,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锋;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2 赵红全;公共领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郭祥超;;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分子意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4 何历宇;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与权力[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1期
5 刘春兵;卢梭公民理论探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孙元涛;;专业化时代教育学者的生存方式与研究立场[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7 冒荣;赵群;;学术自由的内涵与边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8 包中华;知识分子话语的“有趣”表达——论王小波杂文随笔[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季爱民;为公民社会培养人——公民社会与教育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朱国华;知识分子场:布迪厄对知识分子的祛魅[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小熳;;公共知识分子言论对媒介议题属性设置的影响——以王斌余事件为例[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金武刚;;博士生人文精神群体性缺失与学术制度修正——基于博士学位论文“致谢”的内容分析[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平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知识分子的社会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艳霞;福利国家的政治学分析——以公民资格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5 潘非欧;思与公共领域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陈锋;文化资本导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剑;论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合法性危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曼;知识分子身份的悬浮[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于琦;萨伊德知识分子论及其当代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淑琴;转型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D];山西大学;2004年
5 董海宁;浙东农村社区公共生活现状的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储德天;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共同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卢锦萍;救赎姿态与悖论言说[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猛;《时与文》及群体记[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艳;危机事件中的公共议论[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潘建屯;超越现代性的阿伦特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94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394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