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培育”还是“依赖引进”——中国人才战略的实践悖论
本文关键词:“自主培育”还是“依赖引进”——中国人才战略的实践悖论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主培育创新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前提与保障,拥有较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必然拥有高声望且具吸引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目前的人才战略依然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路线,高水平科研人才主要依赖外部引进,甚至诱发了外国学位优于中国学位的社会认识,加剧了我国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和出国留学的日益低龄化现象,进一步弱化了中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和声望。这就是所谓的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外部依赖之间的逻辑悖论。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创新不仅是一种新思想、新产品,更是一种新文化: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不仅是学生,是未来的研究者,更是现在的科学研究主力军:创新不仅仅是少数精英活动,更是世代累积的过程。在国际化背景下,人才流动不是互惠的,拥有高声望、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国。为了避免从技术的外部依赖大国走向人才的外部依赖大国,实现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的转变,中国政府必须制定可持续的人才战略,选择多元化的政策工具,培育积极的学术文化环境,构建自信自主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Abstract]: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dependently is the co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is the premise and guarantee to realiz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tries with higher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must have a highly prestigious and attractiv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The current talent strategy of our country still follows the line of "go out, bring in". The high-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talents mainly rely on the external introduction, and even induce the social understanding that the foreign degree is superior to the Chinese degree, which exacerbates the phenomenon of the loss of the outstanding talent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increasingly younger age of studying abroad. It further weakens the ability and reputation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is the logical paradox between the so-called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xternal dependence of talents. We must correctly realize that innovation is not only a new idea, a new product, but also a new culture: graduate students (especially doctoral students) are not only students, but also future researchers. Is now the main for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is not only a small number of elite activities, but also a process of generation accumulation.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flow of talent is not mutually beneficial, with high prestige.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high quality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have become the biggest beneficiary country. In order to avoid from the external dependence country of the technology to the external dependence country of the talen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talent big country to the talent powerful country can be realize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ust formulate a sustainable talent strategy, choose diversified policy tools, foster a positive academic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build a self-confident and high-quality talent training syste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CAA11008) 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教育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重大问题研究”(08&ZD002)
【分类号】:C964.2;G647
【正文快照】: 自主创新,人才优先,教育为本。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经验来看,自主培养优秀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科技自主创新的前提。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一些传统的高等教育强国通过加强人才吸引战略,继续保持在培养高质量人才中的优势地位,而一些后发国家也通过改革教育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健生;孙珂;;高校行政化的资源依赖病理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刍议责任型政府的制度性责任——基于“企业家政府”原理的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黄元龙;;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其完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项桂娥;;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治理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杨国栋;赵亮;沈荣华;;推进我国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思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徐浩;宋春风;;长江水上交通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蔡辉明;;美国公共行政学思潮的范式变迁——路径、划分和逻辑[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梁华;;哲学视野下中国公共行政的理性思考——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与调适[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邓增强;;服务型政府与“为人民服务”的内在统一性[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李枫;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刍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韩升;;我国责权统一的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恒;;试论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邓集文;;论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问责制改革的推进战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锐;;和谐社会视域中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胡宁生;;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方政府治理——以南京市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例[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唐卓;;政府再造的一个视角——改革高层管理者[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辉;;中国公共行政学的范式研究[A];首届青年中国公共行政学者论坛: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杰;;建设服务型政府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仉巍;我国司法机关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霞;新疆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林洁;转型期我国县域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高林玉;公用事业投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滕跃;基于ISO9000标准的政府科学技术奖励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吕新发;均等化目标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勇;青岛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制度完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熊巍;我国民用机场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改革反思[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春萌;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状况的调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毛晚春;论中国政府职能结构的量化转型[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邓国风;大连海关通关作业流程再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邓国风;大连海关作业流程再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董砚宝;我国城市公交民营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袁绚;湘潭县级共青团工作青年满意度的测评与提升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荣;;我国高校学术自主权变迁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2 周霖;李刚;;美国加州大学财务管理分析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10年02期
3 刘卫民;严会超;尹北晖;;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8期
4 殷庆言;;“级别”乱象背后的阴影——从“取消高校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说起[J];人民论坛;2010年31期
5 徐明稚;;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6 郝森林;;美国大学校长的职业化取向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7 李伯重;论学术与学术标准[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3期
8 吴增基;;论我国高校的官本位倾向及其克服的条件[J];学术界;2006年06期
9 李厚刚;张延华;;浅谈我国内地部分高校的行政化[J];学习月刊;2006年24期
10 张建林;;高校去行政化需要找准平衡点[J];学习月刊;2009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意忠;论教授治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查永军;中国大学学术管理中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涛;因地制宜贯彻人才发展战略——关于西部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2年04期
2 莫丽雯;;试析中部地区的人才“潜流失”[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3 贺安黎;“人才”思维创新之我见[J];民主;2005年06期
4 常晓勇;;中国国际人才战略的全球化思维[J];中国人才;2007年07期
5 张梦;;德国遭遇人才流失之痛[J];金融经济;2007年09期
6 王国强;崔丽;;中国寻求人才战略突破[J];党建;2010年07期
7 贺国龙;;实施面向全球的科技人才战略[J];中国高新区;2003年12期
8 王茂林;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战略分析[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3年04期
9 田秋生,张晓滨;黑龙江省中高级人才优化配置数理模型研究[J];北方经贸;2005年08期
10 王春亚;;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战略[J];华章;2010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车同昌;高星;;实施人才战略有关问题的研究[A];新世纪人才战略研究——黑龙江省人才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2 石泰峰;;人才战略论坛召开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动——在海南省首届人才战略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陈鹏;;海南举办人才战略论坛[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4 张传宣;;海南省首届人才战略论坛开幕[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5 张传宣;庄裴;;海南省首届人才战略论坛今天开幕[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6 张尧学;;教育兴 人才兴 国家兴——在海南省首届人才战略论坛上的致辞[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7 王通讯;;以全球化为背景 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8 周文彰;;人才兴岛 海南大有希望——在海南省首届人才战略论坛上的总结讲话[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9 陈水仙;;浅谈我国的人才战略[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刘明忠;;加入WTO与实施人才战略中的人才观[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1年年会暨“加入WTO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王辉耀;构建大国风范的人才战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2 ;实施人才战略 建设首善之区[N];广州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陈卫东;实施人才战略的“四大技能”[N];中国航空报;2004年
4 张咏梅;毕业生服务月 平谷收获三个启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5 记者 王远洋;实施人才战略 推进自主创新[N];蚌埠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颜敏丹;人才战略是台州强市的首要战略[N];台州日报;2011年
7 记者 蒲若梅 王笑梅;就业创业升级为人才战略[N];辽宁日报;2009年
8 谭啸;突出人才战略沈阳协合进京引才[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9 中共运城市委党校 薛元西;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人才战略[N];山西党校报;2010年
10 太原广播电视总台 赵月定;建设小康社会 注重人才战略[N];山西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常晓勇;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峗;人才竞争与山东省人才战略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贾广涛;中国寿险业人才战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秦剑军;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子平;专业化人力资本国际迁移的理论建构与印度个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长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才强国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成应斌;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构思与机制创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世军;我国跨境就业立法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琪;保障我国人才安全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吴树男;我国人才流动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3 付军;抚顺市人才流失现象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荆涛;攀枝花市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江芳;营口港装卸劳务用工流失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姚艳玲;西部地区科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孟祥彦;浅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人才流失”问题的讨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伟美;江西省人才流失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0年
9 刘锡林;胡锦涛人才战略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周淑华;和谐广州政治文化与人才战略互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18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1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