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三对关系论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三对关系论析 出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党史教育 政治方向 科学方法 科学方式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对大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教育过程中应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坚持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正确处理党性和科学性的关系,把党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起来,教育学生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正确处理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关系,引导学生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作为对待经验教训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正确处理学科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把党史教育学科化与大众化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高党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 and the future and hope of our party. The spirit of Hu Jintao's speech at the Congress celebrating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fully implemented. It is of great and far-reaching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educat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correct political direction should be firmly established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should be adhered to. Adhere to the popular way of education,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y spirit and the scientific nature, highly unify the party spirit and the scientific nature, and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theme and the main line, the mainstream and the essence of the part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cious experience and profound lessons, and guide students to regard "sticking to truth and correcting mistakes" as the fundamental stand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n dealing with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we should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unify the pedagogy of the party history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接受状况及规律研究”(项目批准号:10JD71006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1;D267.6
【正文快照】: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1]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的队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骆惠宁;农村税费改革是一次重大的综合性制度创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周中明;姚鼐的妇女观和他笔下的妇女形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何根海;大禹治水与龙蛇神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合敏;;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论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标准的思想[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2 徐葵;;高放苏联剧变研究评析[A];高放教授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俊梅;杨蓓;;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学东;;维护公平是政府的职责[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张晓燕;依法治国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雷志卫;欧洲货币联盟的理论基础与运作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10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尚宇红;唐太宗的君德及现代价值[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游红武;后冷战时代国际冲突探源[D];暨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书斌;刘军铭;;乡野大地上崭新的阳光[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08年06期
2 黄辉;王晓初;;当代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新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5期
3 周松林;;“公推直选”村支书大学生村官高票当选[J];乡镇论坛;2010年26期
4 赵鹏;;大学生“村官”报考公务员将不再享受加分政策[J];共产党员;2010年19期
5 ;每月读评[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2期
6 白明桃;;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J];先锋队;2011年01期
7 秋杉;;北京市开展大学生“百乡挂职、智力支农”社会实践活动[J];中国高等教育;1987年11期
8 马雪宁;;餐桌上的党课[J];村委主任;2009年08期
9 ;好村官是这样炼成的[J];党建;2011年02期
10 孙兆金;;把村官培训成为“大学生”值得提倡[J];中国老区建设;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虞蓉;史志军;;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效能优化研究[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绍兴县湖塘街道党工委 柯静杨邋绍兴县委组织部 钟伟;“四项机制”激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创新[N];绍兴日报;2008年
2 记者 孙瑞生邋通讯员 武尚楠;应县为大学生村官开设廉政课堂[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3 小罗;全省4万大学生争考村官[N];云南科技报;2008年
4 记者 刘娴;一村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官[N];石家庄日报;2005年
5 申晋玉 杨敏;郊区举办大学生村干部任职岗前培训[N];长治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宁信宣;我市为大学生村官搭建信息平台[N];南京日报;2008年
7 李洋;团干部与困难大学生结对帮扶[N];甘肃法制报;2007年
8 记者 潘丽萍邋通讯员 求雪军;新昌大学生“村官”为农民宣讲“两创”[N];绍兴日报;2008年
9 天佑善;大学生当“村官”需要克服多个困难[N];东方城乡报;2008年
10 刘婧;千名大学生村干部昨日上岗[N];焦作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荣奇;新疆高校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调查分析[D];新疆大学;2009年
2 龚巧茹;新时期高等学校网络党建工作探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曹飞;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4 陈正;高校共青团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朴丽娟;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教育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6 王光坊;高校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崔远航;共青团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8 赵艳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
9 俞婷;试论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改革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东;组织设计原理在高校共青团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本文编号:1418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1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