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探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视角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学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探究——基于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视角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新制度主义社会学中,制度构成的基础要素包括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组织存在于一定的制度基础上并服从合法性机制。借助于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解释力,文章对大学绩效管理的制度基础及其取得合法性的手段进行探究,分析了大学绩效管理中存在的制度性问题,并就构建和优化绩效管理体系提出了改进建议。
[Abstract]:In the sociology of neo-institutionalism, the basic elements of institutional composition include regulatory elements, normative elements and culture-cognitive elements. Organization exists on a certain institutional basis and serves the legitimacy mechanism. With the help of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sociolog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of universit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he means to obtain legitima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problems in university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44880090,2010.01-2011.12) 上海市哲学社科基金“高等院校科技投入绩效分析和评价”(2009BJY002,2010.01-2011.12)
【分类号】:G647
【正文快照】: 在新公共管理浪潮的席卷下,在企业广泛应用的绩效管理、绩效评估逐渐为公共部门所采纳,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政府行使公共服务职能之一的高等教育机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亦明确指出,要改进其管理模式、实行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其训;缪榕楠;;高等教育研究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高教探索;2007年04期
2 罗燕;;大学排名:一种高等教育市场指引制度的构建——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分析[J];江苏高教;2006年02期
3 罗燕;教育的新制度主义分析——一种教育社会学理论和实践[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4 童蕊;;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学科文化冲突分析——基于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Z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爱荣;戴剑;倪娜;;“草根型体育社团”形成的社会学归因与发展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2 钱民辉;;略论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兴化;张立富;;企业多元雇佣的新制度环境分析[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4 王旭辉;;结构洞:陷入与社会资本的运作——竞争者的社会网络结构理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年02期
5 林杰;知识论传统与学术自由的合法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6 阎凤桥;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特性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师聘用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7 钱民辉;;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及理论建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8 林杰;;组织理论与中国大学组织研究的实证之维——读《大学组织与治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9 冯向东;;不确定性视野下的教育与教育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10 丁小浩;;基于制度创新实现的帕累托改进——北大平民学校模式的效率机制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宇;;“警察”职能异化的组织学分析——来自于沿海发达地区N区和H区的调查[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丘海雄;梁倩瑜;徐建牛;;国有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的逻辑——对广州一家国有企业的个案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3 王宇露;黄中伟;;海外子公司东道国网络结构、社会资本与网络学习效果——社会资本是中介变量吗?[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范剑文;;研究中国媒体制度变迁的两个理论范式[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南豪峰;;乡村病人的医治:神祗、社会资本与医学专家的共同参与[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燕继荣;;对于服务型政府改革的思考[A];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7年
7 梁波;刘玉照;王海英;;地方治理结构的转型与农民工待遇制度范式的变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8 李双龙;;国家与市民社会视阈下失地农民的抗争[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左希迎;;新精英集团、国家制度能力与国家的军事效仿行为[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10 曾楚宏;朱仁宏;李青;;组织合法性与新创企业的成长[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宝康;企业网络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尹珏林;企业社会责任前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海源;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萌;在华外国非政府组织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D];西北大学;2010年
3 蒋颖;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法治思考[D];江苏大学;2010年
4 马海燕;青岛港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葛肖麟;“成功”选举背后的居委会行动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腾;企业私下战略行为的规制合法性形成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刘晓晓;高校学生会的德育功能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赵辉;高等教育事业单位功能目标和系统环境的演变[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洪昌;制度变迁中的组织认同及社会认同[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魁彪;北京市S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现状与建议[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康宁;简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2 石凯;胡伟;;新制度主义“新”在哪里[J];教学与研究;2006年05期
3 汪丁丁,罗卫东,叶航;跨学科的范式[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6期
4 罗卫东;;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理论创新的新路径[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薇吟;学科交叉理论与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欣莹;王永林;袁建明;;高校勤工助学中心绩效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21期
2 丁爱春;王梅雾;;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动力:不同学科的解释[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7期
3 才立琴;;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0年01期
4 任玉珊;施晓光;;从“高等专科学校”到“高等应用本科院校”——一种新制度主义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5 姜传松;;高考制度的合法性、现实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07期
6 杜金玲;谭鑫;;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研究综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年06期
7 赵华;;国内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研究述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7期
8 罗国容;;浅议高校中层干部绩效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年06期
9 张颖;;绩效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5期
10 林静;;以人为本做好教师绩效管理工作[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柯佑祥;;大学股份制改造及其道德风险防范[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一)[C];2004年
2 周诚君;洪银兴;;大学科技园:制度、环境与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0年年会暨“知识经济与政府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霍生平;;我国高校聘用制改革进展调研[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峰;;谈高校后勤部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任务[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阙海宝;;独立学院契约的合理设计与完善[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管艳琴;;高等教育捐赠的制度安排[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彭彬;;浅论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彭彬;;浅论实现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9 蔡宗模;;帕累托最优视角下高校组织再造实现规模效益的思考[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特区报记者 范京蓉 张苹 罗雪燕 甘霖 整理;深圳再腾飞 人才作引擎[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胡艺;“生死状”的合法性质疑及学生安全保护[N];工人日报;2010年
3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熊丙奇;依法化解高校债务[N];北京科技报;2009年
4 曹林;“体育特长生”丑闻暴露“加分腐败”[N];中国商报;2006年
5 张建新邋薛飞;教育部提醒:谨慎选择“洋校”预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保送读研能否作为立功奖励[N];检察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徐殿龙 实习生 刘晓阳;海归当心认证关 留学择校须谨慎[N];经济参考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戴敦峰;炮轰高校积弊 张鸣:“不平则鸣”[N];南方周末;2007年
9 蒋芝芸;大学精神:不让理性批判缺席[N];天津教育报;2007年
10 刘美葆邋本报记者 庄严;校园代理有隐忧[N];吉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卓蕾;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11年
2 米俊魁;大学章程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陈文娇;我国大学组织趋同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秦秋田;大学的现代性审视与合法性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明忠;论高深知识与大学的制度安排[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平;制度伦理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制度[D];厦门大学;2007年
9 刘立志;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发展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文琦;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2 许珊;基于BSC法的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贾静;兰州大学班级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李磊;泰山医学院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建军;我国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的制度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王玉君;大学生创业融资制度环境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08年
7 高艳利;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生存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杨盛花;制度分析理论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巫丽君;农业院校更名问题的公共政策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王文建;高校自主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冲突和协调[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242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24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