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文化价值: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8-01-16 00:30

  本文关键词:文化价值: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出处:《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Z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教育 社会先进文化 文化自觉 大学精神 文化价值取向 大学发展 文化品质 知识体系 科学发展观 文化发展


【摘要】:正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其教育活动就反映着文化的本质和文化的使命。作为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源头性机构,它一方面掌握着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以自身精神承载着先进文化。从本质上说,大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对系统内、外部文化自觉形成的影响之上。因此,大学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以学术的繁荣来带动文化的创新;将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通过广阔的国际化平台,实现中外先进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Abstract]:Since the birth of the university, its educational activities reflect the essence of culture and the mission of culture. As the sourc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it holds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carries advanced culture with its own spirit. In essence, the cultural valu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reflected in its influence on the system and the formation of external culture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way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Promoting cultural innovation with academic prosperity; To cultivate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university as the strategic goal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through the broad internationalization platform, realizes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advanced culture exchange and the fusion.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
【分类号】:G641
【正文快照】: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其教育活动就反映着文化的本质和文化的使命。作为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源头性机构,它一方面掌握着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以自身精神承载着先进文化。从本质上说,大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对系统内、外部文化自觉形成的影响之上。因此,大学应在科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余凯;当代哲学背景中的大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 刘宝存;何谓大学——西方大学概念透视[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4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眭依凡;大学庸俗化批判[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6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7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8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9 张翼星;;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10 盛冰;社会资本对当代教育的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冀生;;深刻转变中的我国高等教育[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苏群;车承军;;新建工科院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唐滢;;素质教育视野中的高考改革——兼论高考内容改革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素质立意的演进[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关仲和;柴鸿斌;杨兴林;;试论高等学校的以学生为本[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6 张东辉;;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文岚;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超良;类精神:当代教育的应然追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朝云;高中物理课堂四段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林松访;中小学创新型教师及其成长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民强;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殷小平;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10 王萍;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振旗;对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执行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2 全思懋,方鹏,石松,赵美芳;论大学市场化与现代大学校园文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3期

3 田霞;;大学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张家;;大学:适应,保守,还是超越[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5 刘陆林;;试论依法治校与大学教育和谐[J];黑河学刊;2006年03期

6 徐锋;刘仰斌;;浅谈提高大学教育质量问题[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年18期

7 李琳;;大学教育 向左还是向右?[J];中关村;2006年12期

8 ;《现代大学教育》二○○六年总目录[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6期

9 袁青川;;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02期

10 庞海芍;;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方昱;;钱穆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郭云凤;;阿什比的技术人文主义大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吴国娟;;试析蔡元培大学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邓春英;;论革新经济时段的越南大学教育(1987-1995)[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杨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人格培养[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陈慧;苏馈足;袁守军;胡真虎;;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的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7 秦国柱;;试论数字时代的大学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晓梅;;大学教育应注重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培养[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黄平;;游学——大学教育中的轻骑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10 郭广义;;网络技术与大学教育[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文 邋;大学教育不能沦为“考证教育”[N];工人日报;2003年

2 陈蓉;非大学教育赢在哪里[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谷鹏飞;文学沃土,作家摇篮[N];文艺报;2009年

4 张秋菊;“90后”大学生在勇于担当中成熟[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沈捷 朱新法;大学教育也要讲效益[N];新华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程武;曾云:非大学教育点亮后高考时代[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7 陈诗闻 王德民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大学化学院;学者校长 众望所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罗志田 历史学教授;说而不思则罔[N];南方周末;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东;文化建设:大学教育的悠远旋律[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10 王云;大学教育如何平衡与人格建立之间的矛盾[N];云南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飞虎;大学教育智慧[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邓小林;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教师聘任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何芳;大学学术生产力引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谭伟平;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牛慧娟;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卢宁;战后日本短期高等教育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继兵;大学文化与学生发展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强;大学生命教育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晓燕;大学教育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设计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罗慧慧;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李金桥;大学校徽意象论[D];中南大学;2007年

4 黄锦生;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5 隋国华;论强化大学“科学”与“人文”双重素质建构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8年

6 肖敏;我国大学与政府关系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姜晓伟;社团在大学校园中的道德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邵海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的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金红梅;论智慧陶冶与大学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康敏昌;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研究及其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30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30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1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