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牺牲者郭秉文与东南大学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期党化教育的牺牲者郭秉文与东南大学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民国时期的党化教育是在"以俄为师"的过程中引进中国的。它的引进不仅使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学统几近中断,还直接阻碍了中国现代大学良性生态的正常形成,广东(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以及郭秉文等众多为中国现代大学建立殚精竭虑的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成为牺牲者。以政治逻辑替代并驾驭大学逻辑是党化教育的逻辑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大学,中国社会因缺少真正的大学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逆向循环,这本身又成为党化教育的社会后果。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arty-oriented education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taking Russia as a teacher". It also directly hinders the normal formation of benign ecology of modern universities in China, Guangdong (Zhongshan) University. 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Guo Bingwen and many other people who have worked hard to establish modern universities in China have become victims in this process. Replacing and controlling university logic with political logic is the logical foundation of party-oriented education. On this basis, it is impossible to establish a real university. The lack of a real university in China has caused a series of social reverse cycles, which has become the social consequence of party-oriented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分类号】:G649.29
【正文快照】: 在现有对郭秉文以及对东南大学的研究文章中,基本都回避了当时对郭秉文校长被免发生重要作用的背景,即党化教育。人们仅仅将郭秉文离开东南大学理解为个人的恩怨,如果不放在民国时期党化教育这一大背景下加以理解,就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准确、不深刻的,更是没有抓住本质的判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许为民;;杨杏佛年谱[J];中国科技史料;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周川;中国近代大学建制发展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3 林辉锋;;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以马叙伦的经历为线索的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4 左玉河;;中国现代大学研究院制度的创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3期
5 杨琥;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的前前后后[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6 刘丰祥;;民国时期北平高校教师的休闲文化[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7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论纲[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罗彩云;陈梦然;;杨杏佛思想活动演变论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黄宇;徐剑;;浅析西南联大教育成功之原因[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10 谢泳;山西作家的文化构成[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姚加惠;张亚群;;西南联大管理模式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2 黄海烈;;试论顾颉刚“古史层累说”[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3 王奇生;;战时大学校园中的国民党:以西南联大为中心[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4 申晓云;;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科学社”同人群体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小玉;民国《经济学季刊》(1930-1937)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陈权;当代中国公立高校内部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栗永清;学科·教育·学术:学科史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学科[D];复旦大学;2010年
5 方文晖;我国大学章程制定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孟令战;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吴叶;杨宗稷及其《琴学丛书》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8 张圣祺;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政府与大学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周进;大学理念的知识审视与社会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苗素莲;中国大学组织特性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基于形体两分法的中国本科大学精神文化逻辑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腾;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宝端;新潮社知识分子群体的身份认同[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卜春鹤;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程飞;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婷;通识精神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为;博物馆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8 暴玉谨;陶孟和的早期活动及思想研究(1887-1926)[D];河北大学;2011年
9 高红伟;民国总理张绍曾[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珊;任鸿隽科学思想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荫良;回忆杨铨二三事——纪念杨杏佛先生殉难五十周年[J];社会科学;198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亚群,邓岳敏;郭秉文的大学理念及其实践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石猛;;郭秉文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J];高教探索;2010年01期
3 陈竞蓉;;哥伦比亚大学与20世纪20年代的东南大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3期
4 但昭彬;“郭”立东南大学[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许小青;;论东南大学的国立化进程及其困境(1919-1927)[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石猛;;透视与借鉴——从南高师到东南大学[J];英才高职论坛;2008年03期
7 霍益萍;郭秉文和东南大学[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02期
8 ;东南大学[J];时代教育;2006年S1期
9 张洪涛,但昭彬;郭秉文博士的办学理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东南大学重建化学化工系[J];化工时刊;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简介[A];第四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谦民;;南京师范大学前五十年的办学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3 邹采荣;;发挥基地、人才优势 推进技术创新工作[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张振助;;庚款留美学生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交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6 谢长法;;留美学生与杜威来华[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7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8 严壮志;;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国内外本科教学计划比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云鹏;;美国大学学分制及其对二十世纪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历史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何品荣;;人文社会科学与素质教育[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亚光;梅河口与东南大学举行科技成果展示洽谈会[N];通化日报;2006年
2 王骏勇;面试合格直接录取[N];人民日报;2007年
3 辛桦;东南大学助推科技进步城市群[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记者 王燕宁 张晔 通讯员 李小男;东南大学推出科技新政[N];科技日报;2007年
5 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宁科宣;向大学要生产力 南京再出新招[N];南京日报;2011年
6 记者 王燕宁 通讯员 李震;东南大学学生培养见成效[N];科技日报;2007年
7 李震 徐勇;“中国创造”迫切需要发挥高校优势[N];新华日报;2006年
8 本报通讯员 陆海 本报记者 郑晋鸣;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发展[N];光明日报;2001年
9 姜平波 李震;诚信学风始立校[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李冬梅 记者 谈洁;院士受聘 最高经费800万[N];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许小青;从东南大学到中央大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媛;回望与沉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孔春辉;以师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时峗;中国高等农业教育近代化研究(1897-1937)[D];河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娟;党化教育、大学自治与人事纠葛[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石猛;郭秉文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雷婷婷;郭秉文的平衡办学理念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文勇;邹鲁与国立广东大学(1924-1925)[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孙丽芝;解读困惑—高校课堂教学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王先亮;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闾晓兵;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宇业力;当代大学生道德问题探讨[D];东南大学;2005年
9 任艳红;民国高等教育立法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形成(1912-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军;影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管理因素分析[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30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3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