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立大学教师申诉制度探析——以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为样本
本文关键词:美国公立大学教师申诉制度探析——以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为样本 出处:《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大学 教师申诉
【摘要】: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教师申诉制度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学术型教师的普通申诉制度;第二部分是关于行政型教师即后勤和行政职员的申诉制度;第三部分是对行政型教师申诉中的听证程序的特别规定;第四部分是学术型教师涉及歧视问题的申诉制度。这四个部分不仅体现了美国公立大学的教师申诉制度的一些共性,也反映了其自身特色。该教师申诉制度对于从实体和程序上进一步完善我国公立大学的教师申诉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appeal system for tea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in Chicago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academic teachers common complaint system;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administrative teachers, support staff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 complaint system; the third part is the special provisions on hearing procedure in the administrative appeal of Teachers; the fourth part is the academic type teachers relating to discrimination complaints system. The four part not only embodies the common appeal system for teachers in public univers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also reflect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appeal system for teachers to further improve teachers' appealing system in public university in our country has some enlightenment from entity and procedure.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基金】:司法部2009年度一般项目“大学治理中的程序缺失及其补救研究”(项目编号:09SFB20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649.712
【正文快照】: 美国是一个法律制度完备程度极高的国家,关于教育的立法与判例非常丰富。这些立法和判例不仅影响了大学教师①的行为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的大学教育管理制度的特色。关于大学教师的申诉制度则是美国大学教育管理制度构建中充分体现尊重大学教师的人格独立、保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刚;俞建伟;;高校内部教师申诉制度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蓓蓓;美国高校教师申诉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何伦坤;;软法与高校规章制度正当性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景国强;;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申诉制度的程序性构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3 王芳;;高校教师权利救济制度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4 刘永林;卢玲军;;我国高校教师权利校内救济制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鲜良;我国中小学教师合法权利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改娜;大学教师职称评审模式探析[D];湘潭大学;2011年
3 钟骏树;我国教师申诉制度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琴;高校教师申诉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5 文晓红;美国高校教师集体谈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朱学红;高校教师的利益表达途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章薇;高等学校教师培训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江小华;学术晋升下的教师士气[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江;;美国大学集体谈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2 朱旭东;周钧;;美国教师质量观及其保障的机制、管理和价值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余雅风;;从美国教育法制看公立大学教师学术自由的原则与界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4 许建美;;国外教师组织的目标与运作策略探析——以美、英、日三国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5 崔岐恩;张晓霞;;美国教师福利制度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6 柳国辉;;美国教师解聘的法律保障分析——以“正当程序”权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陈伟;;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对抗游戏——论美国高校教师与高等院校之间的集体谈判[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张少华;;美国高校教师申诉机制探索——密歇根大学迪尔伯恩分校个案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9 蒋洪池;;21世纪美国大学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10 吴殿朝;;教育仲裁制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金江;论大学教师学术型流动[J];现代大学教育;2004年02期
2 姚利民;綦珊珊;;教学学术型大学教师特征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王向东;;论大学教师管理制度的有效性[J];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4 黄耀学;;实施校内教师申诉制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08期
5 卞光绪;;让申诉制度成为一种评价习惯[J];教书育人;2008年29期
6 赵杰宏;章银杰;;教师申诉制度的缺陷分析[J];中国教师;2006年02期
7 杨继龙;;对构建我国考试申诉制度的思考[J];考试研究;2007年03期
8 杨惠;龚帆;;高校申诉制度的施行与学生管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9 黄国满;陈洪彬;;对建立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2期
10 张学亮;任广志;;海峡两岸高校学生申诉制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潘欣;;大学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吴定安;;博物馆的学术型趋势[A];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C];2003年
6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焉华;王树京;孙艳;;大学教师师德教育观[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9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慧敏;七十三;;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彬彬;大学教师讲课好坏不被看重[N];南方周末;2008年
2 武洁;大学教师理应主动参与学生就业工作[N];贵州日报;2009年
3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经济学系教授、系主任 蔡江南;现在如何教书育人[N];解放日报;2009年
4 徐敏;一心教书是“毁灭自己”?[N];解放日报;2011年
5 郭京霞;武汉一大学教师一审败诉[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甘勃 江道辉 (本报记者 甘勃);科学商店“量身”打造社区科普服务[N];大众科技报;2009年
7 南京大学 顾肃;大学教师面临精力问题和质量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通讯员 陈胜伟 本报记者 朱振岳;“谈恋爱”讲座缘何在高校受热捧[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大阪;日重视大学教师教学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英教;英大学教师老龄化日趋严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2 潘奇;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研究:1100-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志敏;大学学术伦理及其规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区柏权;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坤;大学教师教育素养及其养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阳春;大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蒋福玲;大学教师和谐管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海燕;大学教师科研评价目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苏;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百年回顾[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成黎明;论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D];湖南大学;2005年
8 王莹;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许建虹;大学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10 李文涛;大学教师绩效考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31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3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