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职业特性探析
本文关键词:大学教师职业特性探析 出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学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职业群体,具有自身职业特性。他们具有"双重忠于"的特性,与忠诚于学校相比,更忠诚于专业;工作具有自主性;聘任上存在事实终身制与等级制;评价机制是同行评价而非顾客评价;人力资本的投入与薪酬形成鲜明对比。
[Abstract]:College teachers, as a specific professional group, hav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 loyalty", and they are more loyal to the profession than to the school. Work has autonomy; The fact life system and rank system exist in the appointment;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peer evaluation, not customer evaluation; The investment of human capital and salary form sharp contras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645.1
【正文快照】: 教师是大学的核心,大学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其职业特性不仅关系到大学教师的管理问题,而且关系到对教师的深刻理解。本文拟对大学教师职业特性进行初步探索。一、大学教师具有“双重忠于”的特性,与忠诚于学校相比,更忠诚于专业一般职业群体,如政府公务员、公司员工、企业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烨;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矛盾及其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赵为,栾培新;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益[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王正福;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侯克明;;中外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电影学院的发展目标与方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赵婷婷;从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看我国大学素质教育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雷庆,冯厚植;对新世纪高等学校的若干新认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徐小洲;论奥尔特加的大学改革观[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贵华;;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A];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国科协第二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建军;;社会公正与教育公正[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蒋凯;陈学飞;;中美高等教育交流与中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郑宏;;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后教育质量管理探索——实施两阶段分流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5 陈小红;;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科学建设[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6 彭拥军;;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万力维;;教育中,究竟是什么在妨碍创造[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9 米俊魁;;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法治化初探[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10 王恩华;;我国大学学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一个治理视角[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2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慧洁;巨型大学组织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8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杨运鑫;多中心大学制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健宁;高等学校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论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姚建根;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成本个人分担[D];浙江大学;2001年
3 何雪莲;大学理想:追求完善人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君辉;当代中国大学精神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朱丽翔;主体性大学生道德素质评估之主体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乔玉香;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公平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白健;中美高等教育依法治教之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武洁琼;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能力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赵军;研究生教育思想范畴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刘国华;基于公益性分析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潜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辉香;何齐宗;;论大学教师的教态素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平明;;大学之豪门恩怨[J];北方文学;2006年12期
3 徐芳;;关于大学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定位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贺璐;;浅析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5 罗志敏;;基于文本分析:大学学术价值观的缺失与重建[J];江苏高教;2011年04期
6 徐麦容;;论大学教师教育素养的自我提高[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1期
7 晏怡冰;;新形势下大学教师个人形象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季诚钧;;试论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几对关系[J];高校教育管理;2011年04期
9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年02期
10 徐芳;;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大学教师定位探析[J];考试周刊;2011年4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乃桂;;追求卓越、制度建设与大学教师的工作生活(英文)[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2 杜屏;李琳琳;;大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分析——基于3所“985”高校的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兆吉;;大学教师的威信及师生关系[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5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焉华;王树京;孙艳;;大学教师师德教育观[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7 杨慧敏;七十三;;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治中;;掌握信息技术是21世纪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和年龄差异[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贾晓明;;调查大学生具体课程学习方式的意义与方法[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南理工大学 张振刚;大学教师的三个境界[N];光明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 刘海峰;大学教师不是蜡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张鸣;大学教师的权利如何保障[N];东方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杜安娜;80后大学教师辞职当城管[N];广州日报;2010年
5 北京理工大学 庞海芍 何玫 刘卫民;大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状况分析及启示[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王菲 山西大同大学教授 楚江亭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提高大学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上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熊丙奇;大学教师为何工资低?[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8 湖北 刘凯玲;大幅提高工资并非佳境 建立大学教师退出制度尤重[N];中国商报;2010年
9 记者 萧遥 实习记者 王莉莎;大学教师要在教学、研究之间找到平衡点[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10 燕青客;分类管理大学教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金凤;当代大学教师学术人格探论[D];西南大学;2010年
2 潘奇;西方大学教师国际流动研究:1100-197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振利;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立;美国大学教师发展研究:历史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宛;美国大学教师知识分子向度的历史考察(二战后~1990年代)[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区柏权;传媒人转型大学教师的社会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夏敏;我国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马苓;教师的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及大学绩效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坤;大学教师教育素养及其养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阳春;大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形成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蒋福玲;大学教师和谐管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海燕;大学教师科研评价目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罗婷;大学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苏;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百年回顾[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成黎明;论大学教师教学以人为本[D];湖南大学;2005年
8 王莹;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李文涛;大学教师绩效考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王静静;大学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32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32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