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视角的人才培养探索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业视角的人才培养探索 出处:《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成都学院基于产业视角,建立产业与人才培养的对接机制,形成产业界和学校人才培养的交互反馈通道;构建大专业平台,促进产业分类人才培养;对接区域产业与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人才测评标准;建立高标准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校政企协同创新,构建人力资源价值供应链等,构建基于产业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Abstract]:Based on the view of industry, Chengdu University establishes the linkage mechanism between industry and talent training, and forms an interactive feedback channel between industry and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Construct the big professional platform, promote the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talent training; Connecting with the regional industry and talent training goal, establishing the talent evaluation standard; To establish the training system of high standard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school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source value supply chai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industry perspecti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good social benefits have been obtained.
【作者单位】: 成都学院教务处;成都学院实验技术中心;
【基金】: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CJF13032)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SC13XK03) 成都学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CDJG2014010)
【分类号】:G642
【正文快照】: 成都学院作为地方高校综合性大学,基于“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的定位,努力培养为成都经济区域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但产业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却表现出了诸多不如意,究其原因主要为人才产业链体系尚未完善。具体表现为:第一,学校育人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严重脱节,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睿;陈琳;唐毅谦;;打造“政产学研”特色的大专业平台培养模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2 唐毅谦;曾玉玲;陈琳;;建构大专业平台 创新课程体系——以成都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3 董慧;;浅谈人才素质标准与测评[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5期
4 周激流;赵钢;唐毅谦;陈琳;朱睿;;关于构建大专业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6期
5 刘刚;刘钢;殷柯欣;鲁慧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4期
6 王源远;王丽萍;;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7期
7 张公鹏;牛爱芳;魏靖;;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10期
8 陈周娟;;新建本科院校机械应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 周激流;赵钢;唐毅谦;陈琳;朱睿;;紧扣需求:全力提升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建波;赵玉萍;孔晶;;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年02期
2 符佳;;关于健康产业大专业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8期
3 廖文梅;许红;索虹蔚;;高职助产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与优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年03期
4 牛东攀;李慧敏;;浅谈高校实践教学[J];电子制作;2013年12期
5 陈小芳;;改进BP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测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05期
6 郑云武;黄元波;郑志锋;;林业院校《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广州化工;2013年16期
7 王红星;邢永梅;;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成功(教育);2013年10期
8 陈生萍;;校企深度合作,培养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年04期
9 谢铭;许伯强;王国余;王正岭;陆凯;;构建基于ISO 9000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大学物理实验;2013年06期
10 林海萍;黄坚钦;斯金平;苏小菱;刘京晶;;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3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宇;非线性视野下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2 吴天放;中科院研究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3 薛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视角下内蒙古地区科技人才培养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宝秀;韩建业;杨积堂;孙建华;程德林;;学以致用 实践育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纪实[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年04期
2 黄侃;刘霄;;以综合性改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北京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综述[J];北京教育(高教);2010年Z1期
3 李晓青;刘与愿;;基于TQM和ISO9000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4期
4 陈煜;;地方本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5 孙旭东;李成刚;;工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美国Rose-Hulman理工学院的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蔡红梅;许晓东;;基于ISO9000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7 张兄武;;责任共担、四方联动:构建新型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8 杨兴林;;“四分法”理论的重新审视与我国高校分类的再思考[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9 王润孝;支希哲;罗向阳;;大学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方向与路径——兼论“作为过程的教学”[J];江苏高教;2009年02期
10 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以合肥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8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1438054.html